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48期 2011/01/01出刊/ 半月刊

 

 

來去客庄住一晚 台東好米收冬讚

【文、圖/彭琦倩(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所研一生)】

 

  2011年客庄12大節慶即將結束,而最後一個活動就是在台東舉辦的「台東好米收冬祭」,一連串的慶祝活動在台東熱鬧展開。活動分別有「來玩(碗)好味道」、「那一年 我們一起瘋的客家」、「鬧熱平安戲」、「八方好客嘉年會」等等。活動為期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而其中有個特別的活動「打工換宿來去客庄住一晚」吸引了我。走遍了台灣西半部的客家景點,就剩東半部的客家庄還沒去過,當我正在思考何時才有機會可以前往的同時,突然一個好機會讓我可以去台東一探究竟。很幸運自己可以從七十多位人數中挑選出來,來自北中南彼此不認識的朋友,在台東這個陌生的環境體驗著三天兩夜打工換宿的生活。

  東部和西部隔著一座山,原以為在山的後面會感到陌生,下火車的那一剎那,聞到淡淡的田野香和充滿溫暖的人情味,我想我開始愛上這裡了,很期待即將在這裡碰撞出的精采火花。

   很多人對於台東的認知,就是台東是原住民很多的縣市。大家都會忽略這裡其實也存在著部分客家人,台東的客家人分布在池上、鹿野、關山等地,據當地人透露,他們是早期跟著父母一起從苗栗、新竹一帶遷徙而來,從事務農的工作,而這裡的客家人大多是講四縣客家話和海陸客家話,生活習慣和飲食也都和我們西部差不多。

  我們透過打工換宿的方式,換取我們晚上居住的地方和晚餐,這樣的活動方式很特別,和以前參與過的活動經驗非常不同,加深了我們對當地客家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的印象。我們在池上體驗割稻,在田埂中齊聚ㄧ堂,吃著午餐享受著田園風光。回想起小時候,也曾經有過這樣子的回憶,跟著爺爺奶奶一起到田裡收割,期待著休息時間,阿婆帶著好吃的點心,大家一起在田埂中享受著。這樣的畫面很難在許多人的童年回憶裡,很高興我的童年有這麼美的回憶。隨後,來到鹿野的瑞源,在寄宿家庭居住,跟著寄宿家庭的阿婆一起煮晚餐,大家才認識第二天,卻好像是一家人的感覺,很特別。這晚,我們離開了繁華熱鬧的都市,來到了寧靜的鄉村。

  在晚風徐徐的夜晚,我們一夥人享受著我們一起製作的晚餐,氣氛格外的溫馨。吃完晚餐後,一群人搭上遊覽車來到關山廟口,欣賞客家大戲「淋水夫人」,就在戲曲進行到最後時,天空突然開始飄起微微細雨,讓人不嘖嘖稱奇。 

  最後一天的早上,我們一家子的小孩,起了一大早,一起準備早餐給阿婆阿公吃。這邊的客家人早餐也喜歡吃稀飯配菜晡蛋,雖然很簡單,但卻充滿著我們的愛心,大家吃的非常開心。下午,我們來到花布燈籠生活館,動手揉湯圓、製作花布燈籠,並在最後的結業式分享三天的收穫,每個人都覺得這一趟旅行收穫滿滿。在離別前大家都依依不捨與寄宿家庭的家人道別,看到大家眼中泛著淚光,自己也鼻酸了起來,原來在山的另外一邊,是這麼的溫暖和親切。不知道什麼時候我還可以再來這裡享受這美麗的田園風光,感受這裡當地人的溫暖。
           
                             (攝於2011年11月25~27日)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古佳惠、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曾筱茜、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