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韻如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ㄧ生)】
《山有花》是韓國的詩人金素月的經典著名抒情詩。詩中引用了”山、花、小鳥、人間”等幾個意象,反映了理想的遙不可及和詩人內心隱藏的傷痛,並蘊含著對生命超越生死悲歡的思考,及一種遺世獨立的、深刻的孤獨。
這首詩粗略看來是一首樸素的寫景抒情詩,詩句中沒有選用複雜晦澀的辭句,也沒有描繪華麗喧鬧的景狀,整首詩只是簡單的選用了幾個普通的自然表象和樸素的語言,以及一個略帶感嘆語氣的陳述、簡潔的勾勒出一幅秩序井然的大自然畫面:如山的形象沉默、肅穆、寬廣無邊,花超然的自開自謝、小鳥自由自在的鳴叫飛翔。
整個畫面靜中有動,動中求靜,造成一種“山中無甲子”的閒適與“鳥鳴山更幽”的美感。花開在山中的寧靜畫面,符合了一種自足、安定、不受侵擾的社會群體生活理想,以及”自然化”的人間狀態,是詩人在現實世界中久覓而不可得的精神家園。而“(在那裡獨自)開放的花”則作為一種個體生活的形象,在這寬鬆安寧的自然中,遺世獨立怡然自得,遠離塵囂遁入自然,其“皈依”願望就成為詩人迫切的夢想。
當我們聯繫當時的社會現實,再來考察這首詩之際,就會發現在詩人超越理性思考的背後,隱藏著的仍是對現實秩序的絕望、虛無和逃避,這正是詩人將視點投向自然界和生命存在的深層動機。
《山有花》
山上的花開了
百花齊放
忘了有春夏秋天
百花正盛開
山啊
山啊
盛開的花朵
正那樣孤獨地綻放
在山裡鳴叫的小鳥
喜歡那花
在山裡面
居住生活著
山上的花謝了
百花凋落
忘了有春夏秋天
花兒都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