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珮瑜、圖/張博穎(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所研一生)】
那天,天氣晴,乘著微風,伴著藍藍的天空,跨越南北之間的交際,走進風眷戀的故鄉--新竹。開著小車,車中盡是愉悅的心情,緩緩開上一座小丘,步上柿餅飄香的地方。
秋天到了,所以,柿子紅了,一踏進柿園,盡收眼底的皆是紅紅的柿子,高掛在樹上,背景搭配的是晴空無雲及綠意盎然的葉片,一同宣布,歡迎來到秋的季節。
由於柿子生長的地方特殊,加上文化上所賦予的價值,漸漸地,柿餅、柿子與客家庄連結在一起,在柿子生產過剩的季節裡,客家庄的人們用生活的智慧,創造出「柿餅」這一項食品,讓柿子萬里飄香。
在這一家的柿餅店中,可以看到許多婦女坐在客家的夥房中削著柿子,手中拿著賴以生活的工具,口中笑談生活瑣事,生活不過如此。看著工作中的人,看著架子上等著風乾的柿子,讓我想到,換個角度生活也許會是另一種幸福,就像柿子一樣,若無法以新鮮的水果擺在水果攤上,用另一種方式,也可以成為大眾口味的伴手禮,生活不也如此?
當季節把田園換上秋裝,新竹新埔的客家庄裡,也會附蓋上一抹淡淡的餅香味,餅香也陣陣敘說著客家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及生活智慧。這一股香味默默地,成了新竹新埔及北埔的專屬;曬柿子的場景,也成了客家夥房裡的獨有風景。
圖片來源:客語所張博穎 (攝於2011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