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46期 2011/12/01出刊/ 半月刊

 

 

客家傳承之生死、寂寞與創傷的輝映(I)

【文/劉學勳(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所研一生)】

 

  依筆者習慣之書寫方式,加以可能由於先前修習外語領域所習得的包容與寬闊心,故每期仍以東西方迥異的語文面向,書寫和客家現況有關的感觸。而近期內由於不論是本土,或是中、外語領域的研討、座談會等諸多盛事(尤其在11月)相當密集,累積諸多元素難以在同期陳述完畢下,預計於未來四、五期內分段呈現。

  首先提及「朝往東亞生死學」的會議所呈現的內容,大多都是針對今年三月的日本海嘯及其相關後續效應,所記錄下來的過程、評論和觀點,除了以人民自罹難、失親至目前重建的立場做陳述,亦對於政府行政以及核電廠控管整個過程的始末亦有不甚看好的評判。而這兩者其實對於客家傳承都可借鏡。首先前者,筆者尤論余德慧、林耀盛老師以及廖彬欽研究員曾提諸如道證生死學以及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生死觀,內文以近來的八八風災和今年的日本海嘯作舉例,可謂天災,所造成的創傷實在難以預料和平復,是可觸摸的形體飛逝,也是看不見的心、靈、情的走遠。反觀客家傳承,就文化本體自是無形又高境界,畢竟並非一人一時一地所造就,亦想到院長羅肇錦老師曾於課堂比較過「文化」和「文明」之差異,若筆者解讀「文明」不若「文化」可包括穿越有形無形與空色之特質,理應恰如其分。然就客家文化目前面臨的危機,或許奇妙,可實在妙得不討喜,怎麼說呢?因為如此跨越空色間的高境界,竟只要其它強勢語文的介入,客家人不願在口耳間流傳活化石之下日趨蕭瑟!而這樣日漸危殆文化要再重建的難度,實不知是亞於,還是甚於天災大難後的重建。

  上段所表露的字裡行間確實複雜糾結,到底是牽涉文化本質和其它諸多人為的形形色色。而就世人對於環境的價值觀、心態、災後的後續處理,亦即上段一開始提到的後者,尤其不管在核電的控管和官方行政,除了相較下算是單純(因主要在人為操作為主),亦可檢視客家相關法規,尤其是客語認證的推動至今,成效和影響是否有不同。事實上就對各種天災的後續處理筆者實在不消著墨,因為一則時常於媒體上出現話題,再者要去和文化推動的行政硬要做比較實在牽強,畢竟是不同質的事。

  因此於本期最後,則單論客語認證是否真發揮功效,真格說起尚未理想。起先是就每年應考的人來說,先不論是否具有客家的血緣、身份認同等的問題,可能總有重複應考的人,因此或許要了解應考人逐次漸多或少,還得做更細的觀察,當然最重要的,到底通過考試取得證照後,在平時生活中又是否使用客語,亦為問題所在,因為這還連帶關係到呂菁菁老師的語言觀點,尤其平時不常使用一語言的狀況下,自己能表達出來的語彙自是有限,進一步也影響到身邊不諳客語的人學習上的損失。而除了這點,包括前期筆者曾提及的永定客語的岌岌可危,加以南部六堆之語文先進鍾鐵民先生、李盛發校長相繼仙逝,稍不易單以生死詮釋,更將層面涉及寂寞、創傷之話題,故筆者將於後幾期電子報,將其它元素釀造成不同的「客家杜康」。

資料來源:

  • 「朝往東亞的生死學」台日國際研討會  Fri 7th Oct 2011  國立中山大學
  • 第19屆英美文學學術研討會──創傷與文學書寫  Sat 12th Nov 2011  國立東華大學
  • 【文學沙龍預告】彭歌先生主講:「文學的寂寞與希望」  Fri 14th Oct 2011  國立台灣大學
  • 2011年族群、歷史與文化亞洲聯合論壇:當代客家之全球發展  Sat 29th Oct 2011  國立中央大學
  • 2011客家文學的回顧與前瞻「從文學發現客家」座談會  Sun 18th Sep 2011  桃園縣客家文化館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呂菁菁副教授專題演講有關語言習得與重建之主題  Mon 7th Nov 2011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古佳惠、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曾筱茜、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