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46期 2011/12/01出刊/ 半月刊

 

 

文化工業再探 -閱讀摘要

【文/謝晨馨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前言:
文化工業一詞最早大概出自霍克海默和我合著的《啟蒙的辯證》一書當中,該書於一九七四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草稿裡原本用的是「大眾文化」,後來更改為「文化工業」,以免自始就附和「大眾文化」捍衛者的詮釋:這些人認為所謂大眾文化就是從群眾中自然生成的文化,也就是當代的大眾藝術形式,但文化工業的意涵必須和這樣的理解分開。

  文化工業企圖以上而下的方式整合消費者。文化工業雖然有明確地目標,致力推敲大眾的意識形態和淺意識狀態,但群眾僅是次要的,他們只被當作物品來計算,只是文化工業大機器的附加物。消費者只是文化工業的對象(例:大眾傳播)。阿多諾認為文化工業濫用關懷群眾之名,塑造意識形態神話。

一、文化工業是以求取利益為動力

 

(一)、布萊希特(Brecht)和蘇爾康(Suhrkamp)三十年前就曾言明,左右文化工 
業的是商品兌換價值的原則,而非其本身獨特的內涵及和諧的結構。
(二)、 文化工業加諸於文化藝術形式上。
1、自從創作者為了掙錢謀生而將作品當成貨品在市場上販賣,作品多
少具有求取利益的性質→追求作品的獨立自存的價值與市場利潤。
2、文化工業是預估產品的效用→首要考慮的條件
3、文化工業把文化項目不僅是所謂的「商品」,而是徹底的商業化物品。
到最後,文化工業追求利潤出發,變成一種意識形態物化,不需任何
推銷。
(三)、「工業」一詞,它的意思不只是生產過程而已。此語意指事物的標準
化以及分配、行銷的正當、合理化(例:電影)在文化工業居核心地
位。
需求:放輕心情,紓解壓力。
支配:用電影的內容教育和灌輸觀念給觀眾,觀眾則是用電影衡量現   
實,導致自主性和想像力被蒙蔽。
(四)、文化工業充滿個人主義色彩的藝術活動和商業剝削行為的名人推銷
術,越不符合人的本性,它就越能有效地成功扣人心弦。

二、文化工業所講求的技術始終和作品本身沒有根本的關聯

 

(一)、文化工業是分配、行銷和利用機器複製產品的方法,因此始終和作品    
本身沒有根本的關聯。
(二)、文化工業是在意識形態上的控制。
1、寄生在與藝術無關的物質生產技術之上,不會理會本身的功能性需
要與藝術內在搭配整體的統合。
2、重表面的結果是效率、精準和拘泥表象,另一方面是個人主義的殘
餘、濫情主義。阿多諾認為可以用班雅民(Benjamin)的理論說明,他
認為傳統的藝術作品具有氛圍(aura),但文化工業不抵制、反對藝術 
作品反而使氛圍逐漸消失。
(三)、許多社會學家和文化評論權威,呼籲大家不可以低估文化工業的重要性。阿多諾提出不可輕忽文化工業帶來影響,不過他認為專家學者要求大眾正視文化工業的力量只是華而不實的告誡。
1、他們侷限自已所扮的社會角色(例:避談文化工業的品質如何、提供訊息的真假等等)
2、拒絕將這一類的問題納入傳播社會學討論範圍之內。
(四)、阿多諾認為即是文化工業影響著大眾多數人的生活。因為它重要,所以有必要深入探討和認真地研究,找出方法讓我們不懼文化工業的壟斷,並能提出深切、理性的批判。但有些知識份子及於妥協於文化工業(例:續集的暢銷小說、電影和電視節目、愛情專欄和星象預測等)他們認為無傷大雅,甚至是民主的表現,順應需求而生(需求本身是文化工業刻意製造),且透過大眾傳播可以幫助大家吸收知識、學習處理日常生活壓力等等。
(五)、阿多諾提出強烈的批判
面對個人情況時,消費大眾了解與想法處於分裂搖擺的狀況,他們一方面追求文化工業提供的種種樂趣,另一方面對這些難以掩藏疑慮。消費大眾甚至明知其虛假仍希望上當,蒙眼自欺,同聲附和。當今文化工業的特質是宣揚其精神(稱作意識形態)旨在建立秩序。文化工業遮蔽美好的理想生活、讓人誤以為眼前的事實便是美好的。但阿多諾認為文化工業用慣用的說法和自我解釋來逃避責任,這樣的解釋絕不可能修正錯誤的行為。

三、文化工業散播的訊息毫無效用又充滿謊言

 

(一)、文化工業將客觀社會約束力的概念推銷給大眾,但未經內部自我驗證  
以及未真正在實際生活應用之前,這樣想法是不能成立的。可是這正
是文化工業所不願意觸碰的問題。
(二)、文化工業的意識形態威力強大,用服從心態代替了自主意識。從中產
生的秩序從未面對它聲稱要處理的問題,也從未考慮人類真正的利益。
文化工業忽略這項分析,反而大肆吹捧空洞不實的秩序,由此可知文
化工業散播的訊息毫無效用又充滿謊言。
(三)、文化工業一再宣傳共識,以藉此鞏固其既盲目又模糊的威權。
(四)、至今仍未有完整的研究能夠提出無懈可擊的論證來證明文化工業產品
所造成的效應。但大眾在淺意識仍深感疑惑,導致在經歷長久時間,大
眾仍不全依照文化工業建構的模式和接受現狀。
(五)、即使文化工業所傳送的訊息符合原本的考慮與目的,但無數的情況顯 
示,這些訊息並非無害(例:星象學家的言詞、大預言)。
(六)、阿多諾指出文化工業只要為人類調製替代性的感官享受就能夠欺騙大
眾,盲目接受文化工業所捏造投射出來的幸福感中。它帶來的總結是
反啟蒙的效應,霍克海默和阿多諾曾指出,啟蒙科技─就是對自然的
逐步征服,實際上是欺騙大眾的幌子,阻礙個體發展獨立自主的心智。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古佳惠、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曾筱茜、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