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迎接一年一度的苗栗市「嘉盛社區客家粄仔節」,社區除了安排客家粄教學,傳承社區客家美食文化,還推出創新的「彩色五行發粄塔」,打破傳統以砂糖為主,色彩單調的發粄製作方式,利用薑黃、海藻、山藥、紅麴、竹炭,研發出五行顏色,要讓鄉親耳目一新。
由社區長者帶來精采的布馬陣,逗趣的演出,為苗栗市嘉盛社區客家粄仔節活動揭開序幕,現場還準備30種客家粄仔料理,邀請社區民眾及小朋友參觀,希望利用粄仔節活動,傳揚客庄米食文化。
嘉盛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胡森琳:「22日、23日、24日研習教學,歡迎大家想學做粄的人來苗栗市嘉盛里五文昌廟活動中心來學習,26日還有一場成果發表。」
苗栗縣副縣長 林久翔:「從小扎根,從小灌輸文化思想,從小教導學生很多禮俗 禮儀等等,真的非常感謝我們理事長,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早期客家人大多務農,米食是主要食物來源,農村婦女利用精湛的手藝把米製成米漿,研發出各種因應節慶的粄,而現代客家婦女則是利用一雙巧手,搭配中醫五行養身觀念,製作符合健康的「五行粄」
五行發粄塔研發者 徐陳美珠:「我說五行寶塔我不太了解,他(理事長)就跟我說,金、木、水、火、土,我們本來就有做5色菜包,所以我就改做成發粄。」
為展示在地米食文化精髓,傳承文化技藝,社區也將從22日開始,一連3天舉辦客家粄教學,讓鄉親動手做粄體驗客庄米食文化。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