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珮瑜(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所研一生)】
坐落在爺爺家附近的「伯公」換新家,對庄頭中的居民來說,這是一件值得重的大事,每個家中的大大小小手牽著手,跟庄頭「伯公」上一炷香,祈求居住在新厝的土地公爺爺可以繼續保護這一個村莊。
土地公-「伯公」在客家人的信仰中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小時候總是愛哼著「伯公伯婆,無犀雞無犀鵝,犀一隻鴨,像匹婆,割了豬肉,像楊桃,愛食你就食,毋食涯也無奈何。請你食酒綁田螺,酒煞無擐著,轉去擐,做得無?」對還小的我們來說,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謠,童謠背後的意義卻是再再反映出客家人早期對「伯公」的依賴,在早期的農業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信仰,即使再忙、收穫可能沒有很富餘,也要準備一餐祭祀土地公。
對土地公的信仰,以南部地區居多,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客家人與土地的關係不如從前那樣緊密,但是卻會透過一些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對「土地公」感謝及尊敬,用現今的方式來延續這一個信仰。
這一次因為「伯公」的新居落成,村落裡搭起了流水席,藉由這樣一個祭典,聯絡親人與鄰居之間的情誼,用熱鬧來完成儀式,用笑聲來慶祝這樣的一個活動,也同時凝聚的庄頭中人們的情感。這一次另類的餐會,吃得特別有意義,就像參與客家歷史的傳承,也為美濃庄頭、客家鄉親的信仰用寒喧及替土地公捻一炷香的方式畫下美麗的註解。

圖片來源: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r/10/today-south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