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44期 2011/11/01出刊/ 半月刊

 

 

德國外勞與種族或民族性的問題導讀

【文/陳依珣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這一章的概念跟理論架構是擺在不同種族或民族的國際勞工移民,還有這些勞工移民跟當地社會的優勢團體間的緊張關係。

  德國跟美國這兩大勞力進口國開始分析,在高失業率時期,這兩國家的國民會認為,都是因為大批的勞工移民把工作霸佔著,害他們除了沒工作,也帶給國家的各個機構許多麻煩負荷,所以如果沒有管制人口進出問題,那這個國家就要面臨文化被淹沒,國家公民比流入人口還少的問題。現在的勞力輸入國都會管制收多少個外籍工作者讓他們入境,但都沒有設立一個系統,幫助這批外國人適應新的環境生活,我覺得第一個困難就是語言溝通問題,他們必須靠自己去適應這個新的社會。
像是出生率低的德國,就算輸入大量的外勞,他的人口組成絕對不包含移入的外國人:就算你住在德國好幾十年,語言也通也都不會被認同;因為德國法律是採生物學來判定,只要你能證明自己祖先是德國人,就算你不會說德語、不知德國文化、甚至你沒住在德國,都能拿到公民權。但是在德國又有一個處於邊緣的地位:就是德國黑人!他雖然有公民權,但是因為外貌膚色關係,都要不斷跟別人解釋:我真的是德國人!

  目前在德國的外國人口數佔最多,也是最貧困的就是土耳其人,加上北非、波斯、巴基斯坦人都被德國視為「被排斥的外國人」。德國公民跟移民的身分都是以種族或是民族作為基準,土耳其人就算世世代代都住在德國,仍不被歸類為德國公民,且都一直被視為外勞;但只要你有德國血統,都會被賦予公民權。這看起來是很清楚的身分定奪,但事實上種族跟民族卻不是這麼清楚的類別。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古佳惠、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曾筱茜、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