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44期 2011/11/01出刊/ 半月刊

 

 

鹿寮公共洗衣場

【文/羅郁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學生藉由訪談,欲了解當地人對公共洗衣場的設立及使用情形,並比較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說法異同。

  首先,官方說法與實際訪談中,發現差異的部份是,對公共洗衣場設立背景的認知,官方提到當初為保護洗衣婦女免受騷擾(不過男生也是可以使用洗衣場的),故以公共的方式集結團體力量大之姿,避免不必要的侵犯;而阿婆的訪談中,是說村長提供沒有地方能洗衣服的大家,有一個洗衣服的地方,並沒有強調官方口中的安全功能,我想也有可能是因為「時間差」,所以雙方沒銜接在同一個點上。再者,官方提到繳交的年費為400元,與阿婆說的300元並不相同(從前是繳給村長,現在則是繳給理事長)。雖然官方有說不需穿雨鞋,即可踏入洗衣場中,但阿婆和其他使用者仍都穿著「專門用的雨鞋」。

  官方數據顯示,以前使用公共洗衣場的人數在50至60之間,而今已剩30人左右,可見公共洗衣文化無法抵擋洗衣機年代的趨勢,阿婆也直說年輕人不會來這洗衣服,而從小就「習慣」這樣洗衣方式的婆婆媽媽們,對公共洗衣場則是完全的信任。小朋友也是公共洗衣場的受惠者,夏天總會在這看見他們嬉戲的身影,於「公」於「私」,他們這行為都是能被接受的,因為水的循環使得洗衣場裡的水常保潔淨,大家都非常認同公共洗衣場內「乾淨的水源」,甚至,阿婆堅信在公共洗衣場這,會比家裡洗衣機洗得還乾淨,有趣的是,對年長一輩的阿婆來說,家中洗衣機的存在並非洗衣用,而是要其「脫水」的功能,衣服要去污垢,還是得「手洗」才對。

  這是一個大家可以一邊洗衣服一邊聊天放鬆的地方,以前防騷擾的「安全」功能,如今已不是必需,公共洗衣場的任務改變了,但一樣陪伴著婆婆媽媽,因為「不是一個人」在做家事,所以對婦女同胞來說,這件家事就不大算是苦差事,加上水溫冬暖夏涼,即便冬天冷颼颼,也能開心洗衣服。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古佳惠、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曾筱茜、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