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桃園縣八德市大成國小有位余興漢老師,他在退休後仍義務在學校教客語,儘管學生人數不多,但他仍堅持在河洛人較多的桃園縣北區學校教學,他說只要有需要,他都會繼續敎下去,為客語傳承盡上棉薄之力。
以輕快的客家歌曲,帶領國小三年級到六年級學生學習客家話,小朋友開心地合唱著,用輕鬆的方式,熟記客語發音及用法,讓他們學習起來會更加有趣。
小朋友 童偉宣:「我覺得老師對我們很好,他退休還回來教我們。」
小朋友 游子誼:「學母語就是可以跟家人溝通,跟祖先一樣的感覺。」
客語志工老師余興漢,在民國93年退休之後,就一直待在客家人口較少的桃園縣北區擔任客語老師,義務指導客家子弟,讓他們學習母語,余老師表示,北區師資少,他有能力參與教學,當然是義不容辭,盡量讓孩子可以繼續接觸母語,說客家話。
客語志工老師 余興漢:「在說的時候,因為客家人比較少,所以(語言)被人同化了,所以這些爺爺奶奶可能會說客家話,但是父母親不會說了,年輕一輩不會說,那小孩子更加不會說,就是說大家願意,客家話要讀的時候,要來學的時候,我都可以義務來教,都沒有關係。」
余老師在八德市大成國小,已經連續6年義務上課,而且風雨無阻,他堅持有需要,就要一直教下去,讓客語的傳承,可以藉由輕鬆的學習方式,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