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為了開發在地商品的品牌創新與多元行銷,行政院客委會與學術單位,共同舉辦了多項的輔導計畫與課程,協助六堆地區的農民與業者,打造自己的獨特品牌,希望不斷透過舉辦相關課程,提升客庄產業的知名度與競爭力。
具有濃濃客家味的手工提袋,濃郁味美的黑糖包子,獨特的珊瑚草飲品,這些琳瑯滿目的商品,都是行政院客委會與創意行銷公司,共同協助六堆在地業者所研發的商品,希望透過品牌創新及行銷課程,能讓更多民眾了解符合現代潮流的客家文化。
行政院客委會企畫處副處長 廖美玲:「我們就是希望,我們這些處於微型產業發展的客家特色的一個產業的業者,他能夠在相關觀念的一個創發,啟發之後能夠融入他,在他的商品一個生產,能夠更加強的去突顯出客家文化的一個特質跟文化的一個內涵。」
創意總監 陳啟章:「以我們設計公司的操作模式,我們對商品的SWOT分析來說,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方式,讓他們很清楚的知道商品要如何行銷出去,在這提升中真正得到一個槓桿原理。」
輔導農民改良商品,並將包裝融入客家元素,使六堆的特色商品,更為民眾所接受,推動客家產業的過程中,不少農民也希望相關研習課程,能夠繼續延續。
農民 陳泰能:「因為這對我們基層的農民來說,對於知識的蒐集,技術技能的提升,行銷行為的擴大,以及經營規模的擴大,對我們農村有非常大的幫助。」
這次的研習課程,包含食品、服飾、農產品等近20家六堆地區傳統業者參加,許多業者與農民認為,能從中更了解,符合潮流的行銷方式,而每當課程結束之後,能廣邀各界參加成果發表會,業者也希望不僅能藉此增加產品的曝光率,更能讓外界看到客家產業拚行銷的效益。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