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42期 2011/10/01出刊/ 半月刊

 

 

走訪南投水里的客家聚落

【文/謝晨馨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南投位居於台灣陸地,擁有日月潭的風景與湖光之外,在這片土地生存的族群主要以原住民族群為主。不過,在南投的新興村竟然有百分之95%的客家人,形成獨特的客家聚落。因此,我們好奇的是這裡的客家聚落發展如何?這裡客家人從事的產業是什麼?這些也是我們這次選擇南投水里舉辦田調的原因,藉這次機會好好發掘這裡的客家文化與眾不同的地方。

  經歷過一年級的屏東田調之後,我們都有對田調有稍許認識。這次田調前,我們舉辦行前會,邀請蔡芬芳老師與一年級新生演講田調的基本概念,順便介紹大家彼此認識,好讓新生與我們學長姐們融入。田野調查活動是我們客社所的基本傳統,藉由田調,可以學習思考能力和觀察當地現況,考察當地的現象和人文景觀與文化發展,設定兩天一夜的行程,希望新生可以透過這次田調提早調適進入研究所心情。

  田調組別我們分成產業、宗教、產業和社造四大類組,進行與當地的耆老做訪談。藉由這次田調可以多一些面向去看當地客家文化。我分配到社造組,第一天我們與木材館的董事長做訪談,了解車埕村的觀光興起和客家人的移民關係,現在這裡客家人比較少,人口外流嚴重,曾經因為伐木興盛但也因為伐木業的禁制而沒落,直到車埕的鐵路發展才開始加速觀光腳步。可惜的是,這裡大多遊客很少會到這裡,現在全力推動當中,雖是客家地區,但是客家話使用不多,幾乎都是說閩南語。不過,我觀察此地區商品的販賣有醃製品,表示仍然保留些許的客家風格。第二天與新興村余先生的訪談是我印象較深的。雖然新興村有95%的客家人,但是這裡要推動客家文化,還是有些困難。青少年人口流失、活動的參與度低,其中老師師資的缺乏,導致客家話無法傳承的問題嚴重,即使有學童願意學習客語但也未必有符合的老師,擁有教授客語的資格。在一片需要搶救客家文化的瓶頸中,余先生認為最好挽救客家文化的方法就是「找回失去的地方,就會發現客家」。讓人不禁感嘆客家文化真的需要找回舊有的記憶,而這些責任應該是要在年輕人的身上,不斷傳承下去,但卻也是客家面臨最大的問題,政府如何有規劃的保存客家,是當今的重要議題和解決的問題。

  南投水里包含觀光業、客家族群與原住民族群、產業和廟宇等多項面向,但是這裡的研究似乎還缺乏,來這裡會發現這裡很有趣,期待未來有心人士可以朝南投研究,為當地帶來更多契機。最後,這次田調我們二年級主辦,回過頭來,我們這次有很多需要檢討與改進的地方。我本身參與過很多活動的舉辦,每次活動總是會有不完美的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人生就是不斷在學習和成長。謝謝各位老師以及學長姊的指教,這次田調我們學到不少經驗以及知道自己有更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也謝謝我們班的戴大哥,大家都辛苦了!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古佳惠、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曾筱茜、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