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42期 2011/10/01出刊/ 半月刊

 

 

六堆忠義祠

【文/羅郁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在熱情十足的導覽阿姨解說下,可以知道六堆忠義祠的成立背景追朔至1721年的朱一貴之亂,在那時無法仰賴清朝政府的情況下,民間自發性的民兵組織成立,大家也許會質疑為什麼客家人沒有「反清復明」的漢人意識,反而幫忙清朝政府推翻朱一貴,不過翻閱歷史,能發現那年也還是有由杜君英帶領的客家兵反清復明,只是後來杜君英在台南府城與朱一貴因為爭王起了衝突,所以最後演變成閩客械鬥,陸陸續續戰事頻繁的年代,客家先民為保衛大家的安全,組織六堆來對抗叛變,當時犧牲了許多客家先民,清朝皇帝感念他們的英勇,於是賜建「忠義亭」,到了民國改建成「忠義祠」。

  當年這些平定許多亂事的客家先民,挺身而出保家衛國而編織的軍隊隊伍,一共有六個隊伍(不過最早是有七個營隊,這「多出來的一隊」是「巡查營」,負責補給和通報),即「六堆」,直到1895年日本政府接管台灣,「六堆這軍隊」才崩解,亂世平定後的今天,「六堆」這詞的解釋也跟著轉變,現在代表的是習性相近、語言相通的高高屏南部客家組織,更甚,對客家來說,「六堆」象徵著客家團隊合作的凝聚力,這份勝過宗親的關係,讓大家認識文武雙全,重視讀書,同時又掛念著家園的傳統客家,以及擇善固執的動人精神。

  雖然因為政治因素和非民間自發性的情況下,忠義祠這裡的秋季活動沒有北部熱鬧,不過從導覽阿姨的分享中,知道了它感人的歷史成分,像是廟裡供奉著一位在清朝年間慷慨捐贈一大片土地的好心人士;另外,「六堆科舉會」這組織的溫暖跨越時間的鴻溝,直衝大家的心底,當時清朝有位黃姓考生,是美濃的客家子弟,考到舉人的他,要到福建省參加進士考試,但卻受到不希望被佔去名額的福建人極力打壓,甚至控告他,於是,南部客家發揮團結的精神,大家想說打官司非常花錢,因而紛紛捐錢幫忙,然清朝政府認為黃姓考生佔名額一事,根本是場鬧劇,所以不需要打這場官司,直接勝訴,南部客家民眾把不願拿回捐出來的錢,用來買了三甲的農地,加上內埔鄉有位匿名的好心婦人也捐了三甲土地,一共六甲的土地再分租,利息錢則由因應而生的「六堆科舉會」出面提供給赴京考試的學生,到了民國44年,「六堆科舉會」把全數的錢都捐給忠義祠改建,但眾人均為這樣美意的中斷感到可惜,所以很快地在民國49年,又重新募款延續這好的傳統,名為「稻穀基金會」,只要是就讀中學以上,且會說客家話的六堆子弟,就能領到獎學金,「稻穀基金會」後來改為「六堆文教基金會」,近年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和學子高學歷的情況下,獎學金的制度也跟著變動為清寒大學生一萬元、碩士黃金四錢、博士黃金六錢,時間的推進中,看見不一樣的「六堆」,從國防到教育的「六堆」。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古佳惠、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曾筱茜、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