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41期 2011/09/15出刊/ 半月刊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文/徐億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畢業生)】

 

  文建會在2002年開始推動地方文化館計畫以後,地方文化館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文化設施政策之一。中央和地方縣級單位在近年來全力的推動客家事務,並在台灣北中南地區皆相繼的成立客家文化(物)館,目前以南台灣六堆地區的客家文物館最為完善,其次分屬各地分的客家文化館則各以其功能稱著。但是,當前的課題是這些館舍的營運遇到了現實的挑戰,媒體也相繼的報導這些空間被閒置的狀況,於是有了「蚊子館」的名稱產生,本研究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個案,針對此現象做深入的探究。

  茲將桃園縣客家文化館興建過程中的參與者分為三部分,分別為客委會(中央政府)和(縣政府),以及龍潭鄉公所(地方政府)。筆者針對三方進行「深度訪談」,並從其中之對話了解文化館的建設決策與治理過程,以及「文化治理」於其中的軌跡。再者,「桃園縣客家文化館」在建設過程中,除了「客委會」與「桃園縣文化局」為主要決策和參與者外,地方文史工作團隊或是相關地方團體的參與在治理過程中的重要性,亦為本研究主要想探究的重心。

  研究發現,相較於2006年,這兩年來的觀察可以發現層級間的衝突,經過時間的緩衝後,有了大幅度的轉變,除了因為政府單位主管人員的輪替之外,彼此之間的溝通也有了改善是很重要的因素。此外,地方社區和居民對於這項計畫的態度,也在政府部門積極的作為下開始接受,從剛開始的反對和質疑,在成為蚊子館到重新開幕後的過程中,逐漸轉為支持和鼓勵,這些實際的改變可以在館舍的參觀人潮增加中被發現,儘管未來的發展仍就有著不少的挑戰,但在這些觀察過程中,仍就可以發現其發展的潛力,期待館舍能夠自各機構間的互相扶持下,獲得良性的永續發展。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古佳惠、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曾筱茜、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