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40期 2011/09/01出刊/ 半月刊

 

 

南投縣水里鄉新興村產業組訪談大綱

【文/湯承翰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訪談議題:
水里鄉新興村主要的經濟產業作物,當地客家人主要以養鹿最大宗,鹿的養殖以鹿茸銷售為主,然而其養鹿的資識技術從何而來,以及產銷的途徑方式,乃至於對未來的理想經營。

訪談內容:
新興村又可以稱作鹿寮坑,可以想見鹿寮坑自然和養殖鹿業脫離不了關係,可以說鹿場是當地賴以維生的產業經濟,至於鹿寮坑的由來,據說以前在山區還有為數眾多的野生鹿;俗話說靠山吃山,山的前面是水里,山上那邊常會有很多野鹿,早期的人都會在山上殺鹿,在殺鹿的時候血會流向溪流,因為野生鹿都會在溪流邊聚集,那是以前最早的人講的,常常抓到鹿就在溪邊殺掉,山上到處都可以看到鹿,後來就叫作“鹿寮坑”;後來因為鹿的經濟價值高,就開始慢慢的有人養鹿,至到現在村子養鹿的人非常多,甚至有鹿比當地人還多的稱呼。

  養鹿的主要目的,並非是為了鹿肉和製作成鹿脯、鹿皮,而是單純只為取得鹿茸,據說冬天時候,人們常會感到氣管炎不舒服,用鹿茸調裡來吃,可以明顯改善其症狀,加上發現取得鹿茸不需要將鹿宰殺就能取得,同一隻鹿可重複生長鹿茸的機會又高,所以吸引了當地人從事繁殖水鹿的產業,因為水鹿所長出的鹿茸比梅花鹿還來的好,當地養鹿的業者都有行政院輔導,防治所會檢驗血液,看水鹿有無感染肺結核,雖然新興村地理位置在山上,但是鹿茸暢銷不錯,養鹿的人須接受防治所的檢驗,行政院如果有檢驗過的鹿茸,就會發一張「優良鹿場」的認證牌。

  這邊養鹿的人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因為這一條山從縣道147整條一個山區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至於目前會收購鹿茸的人大部分是個體戶來買的居多,並無與藥廠的業者有所結合銷售,可以說全部客源都是散客,或著是遊客,一般人都認為鹿茸可以壯陽,對身體會變健康,所以有些也會買給小朋友吃,可以補充大量鈣質,目前村子的客源還是以散客居多;散客除了客家人以外,閩南人和外省人都有,雖然鹿茸可以製作程中藥藥材,但是在當地將鹿茸製作成藥材的也才只有一戶人家,這里鹿的耳朵都有個編號,那是檢疫號碼,客人以檢驗號碼來識別,養鹿的人就會知道鹿茸什麼時候可以剪,你訂了以後,鋸下來的鹿茸,視個人需求,有些人是要磨成粉,有些人是浸泡酒,如果是浸泡酒就會用中藥材,還是會用酒稍微幫客人處理,不過中藥材都是客人自己處理,有些甚至整根鹿茸自己帶回去處理,台灣南部地區雖然也有鹿茸產業,但是南部氣候較炎熱,水里山區比較涼爽,水鹿吃的食物也有所不一樣,所以新興村這邊的鹿茸賣的比南部要貴,南部的鹿茸發長很快,所以新興村養鹿的品質相較之下較優質,所以價格比南部還來的貴些。

訪談結論:
以新興村來說,養鹿產業算是經濟最大收入來源,至於新興村裡面養鹿和其他產業占的比例是多少?以前也沒有做過數據的統計,只是知道鹿茸是最大的經濟收入,其次是當地經濟作物的檳榔,再來就是香蕉的農產品,然而在鹿場管理方面,新興村都是由自己管理為主,很少請其他人或著是僱工來幫忙;大部分都是家族自己養來照顧。

  如果以長遠計畫來看,鹿場的經營單是走產銷模式,似乎不夠其生存發展空間,勢必要結合其觀光營造功能取向;當地業者有一理想藍圖,預想規畫一個休息站,產銷一些屬於自己品牌的東西,畢竟休息站都會賣東西,在鹿寮坑賣當地品牌的東西,十分具有觀光推廣特色,像是些賣酒之類的產品推銷,遊客來的話就給予解說地方文化,不過一旦走向觀光經營模式,可能會面臨到同業競爭更為激烈,再考慮到利益關係需求時,在用地取得上,大家要先有共識,彼此提出各有的想法,尤其面對成本很高的問題;養鹿的人覺得現在賣的鹿茸一兩一千塊,算是合理價格,如果今天鹿茸已經產銷出去,就可以不用再做其他成品,因為目前算是供不應求,鹿茸還沒有到滯銷情況,所以才會有各家族寧願自己經營的型態,假如等到滯銷的情形出現時候,到時原先想到的共識才有運作的可能性。

  照理說鹿業可以為這個地方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甚至是技術上的交流,但事實上卻不見得,因為大部分是由家裡的人來做,既然這是家族自己在養,每家的情況就不一樣,有的鹿茸較為可觀,有的卻不被看好,銷售的成本就會有高低之分,因此就會有技術上的交流,平常有辦一些觀摩活動,去別的地方鹿寮參觀,學習他人的養成經驗,甚至是直接購買鹿隻來進行配種,如此才能使得鹿業的發展能更趨美好,至於鹿寮的發展能否保留更多客家年輕一代留在本地,使得當地能減少其外移性?現在的養鹿業者,也大多年紀已長,所以父母就會告知在外地發展的兒子,希望一個能回來接家族的鹿業,所幸目前幾乎大部分鹿業都能有效傳承下去,不過有意願回來接手的,通常都是兒子居多,目前還沒有看過是女兒回來接,除非是家裡沒有兒子,他們就會找女兒回來繼承家業。

  面對鄉村人口大量移往都市,所造成新興村人口的大量失衡,在年齡結構層有老齡化趨勢,是當地所面臨的問題之一,其次是如何將傳統產業與現代科技結合,再透過觀光旅遊促進地方效益,以資訊傳播當做行銷手法,或許可以為新興村帶來更多消費刺激,從而使得外地工作的青年能返回家鄉增加就業機會。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古佳惠、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曾筱茜、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