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40期 2011/09/01出刊/ 半月刊

 

 

從傳統到創新:臺灣客家服飾的窘境

【文/黃靖芳(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一生)】

 

  在現代潮流的衝擊下,牛仔褲、T恤、洋裝、外套、套裝等早已成為一般人日常的服飾穿著,傳統的客家服飾則逐漸被人們所淡忘,甚至於不再出現於一般的客家人之生活中,對於文化的傳承上出現了嚴重的落差。

  2004年開始,學術界關於客家服飾的研究一時之間多了起來,在客委會的獎助計畫下,挖掘傳統的工作被執行得更加徹底,幾篇圖文並茂的研究專文或專書,採集到數量更多、種類更豐富的「客家傳統服飾」,昔日客家人,無分男女,從出生、婚嫁到死亡全身上下所穿用的衣物、飾品和女紅繡件,幾乎都已蒐羅齊備了,對南北客服飾的穿用方式、結構形制、材質用色,也有詳細的描述及比較,將殘存下來的傳統文物和記憶彙集整理成一套更完整的記錄(葉立誠,2002;鄭惠美,2006、2007;楊舜云,2007)。

  而且近年來,復古穿著的潮流打扮及文化創意產業的思潮的帶動下,開始有人注意到這方面,不僅將代表客家意象之圖形融入一般的服飾上,更將傳統的藍衫透過不同的顏色、布料、配件、剪裁等加以塑造。也舉辦過多次的客家服飾的徵選和比賽,藉此活動來推廣傳統的客家服飾。可惜的是,創意徵選或比賽的作品,多在活動結束之後,就沒有後續的發展,而沒能達到更大的影響力(楊舜云,2007)。其實,已發表的研究調查結果也顯示一般客家服飾工作坊業者,雖然都有延續和推廣客家文化的理想,但是實際的經營狀況,卻呈現負面的情形(林瑜蔚,2006;徐秀如、賴顯松,2005)。

  對於客家服飾業者大部分在客委會的輔導下,都逐漸跳脫傳統的思維,但以一件衣服來說怎樣的做法叫做創新,抑或是怎麼的做法叫做傳統,其實都端賴業者以外他人的角度來觀看。雖然客委會大力的輔導這些業者,可是相較於年輕人來說,業者的年齡層都偏中上且無人繼承的窘境下,要符合時下年輕人的時尚潮流並推廣出去,顯見有一定的難度。

   且當客家服飾被改良以後,所呈現的客家精神和特色,使否還能從中浮現,這也是該思考的問題。否則客家服飾以全新的樣貌出現,但卻看不出客家的影子,這樣還稱的上是「客家服飾」嗎?

   由此可見在於客家傳統服飾的推廣上仍有一定的難度;且在於創新的巧思下對於人民的接受度也須予以考慮;以及客家服飾如何在創新中保留其精神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件事。

參考文獻:
徐秀如、賴顯松(2005)。客家服裝產業資源現況與需求之研究。《2005 客家產業發展研討會論文集》,頁71-94。屏東科技大學客家產業研究中心,屏東。
林瑜蔚(2006)。地方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六堆地區創意藍衫為例。論文發表於「2006 年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發展策略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臺北大學,臺北市。葉立誠(2002)。二十世紀臺灣服裝變遷因素之探討。《臺灣文獻叢刊》53(2):51-98。
楊舜云(2007)。從傳統到創新:臺灣客家服飾文化在當代社會的過渡與重建。天主教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鄭惠美(2006)。《藍衫與女紅客家女子的衣飾美學》。新竹縣: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
鄭惠美(2007)。台灣南北地區客家婦女大襟衫比較研究-以清末民初至光復初期之傳世實物分析為例。《臺灣文獻》58(2):167-213。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輯助理 / 謝晨馨
◆ 編 輯 群/ 古佳惠、張倩斐、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曾筱茜、彭賢明、賴亞華、謝晨馨、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林佑柔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