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智涵(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這一次利用暑假的時間,參加由對岸嘉應大學所舉辦的客家學術研討會。而我們這群從台灣來的客家人,第一次到號稱是台灣客家的原鄉的大本營梅州市參觀。梅州市地域相當的大,有五華、興寧、蕉嶺、平遠、梅縣、大埔、豐順等縣。市政府的所在是在梅縣境內的梅江區。也就是所謂的梅州市的市中心。應該要叫梅州市中的梅州市。大梅州市而那麼大塊的地區,當然整個大梅州市有五百萬左右的人口,比台北市的人口還要多。而且本地是客家人的比例已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比起台灣總數加起來的客家人還要多,不愧是客家的原鄉,現在要升級“世界客都”的名稱,可見梅州在海外的客家人心中共同的原鄉。聽當地人敘述梅州市是廣東省境內治安最好的城市,果然不假,看到許許多多單身男女在晚上十一二點,還在外面街上閒逛,完全不怕陌生人。或許是因為本地偏離山區,外地人來此工作的少,不會造成外地人擾亂當地,形成當地治安的死角。
在這邊名氣頗具盛名的建築物,應該算是丙村的「仁厚公溫公祠」,它的外型比起一般台灣的三合院和四合院要大上許多。前方也有客家人所相信風水的半月池。規模看起來比起台灣要大上許多。整個結構是不同於台灣傳統建築,而是小方形的祖堂為中心,不斷擴散開各個ㄇ字型的廂房或稱橫屋,最後以半圓形的橫屋做成最外圍,號稱四進、三堂、八橫、三圍。雖然不像土樓那麼高聳,但是壯觀是不可忽視的。這些建築群的歷史,據說可推到四百多年前。這麼說我的祖先來到台灣之前,就有這個建築群的存在。如果以台灣歷史四百年來推算的話。台灣客家人來台灣之前,溫公祠已經早在梅州座落許久。如真是四百多年前推算的話,客家人是個創造力和適應力極強的族群。
最後,來到這裡,有著跟台灣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台灣的客家族群,因為工商業的發達和過去政府實行國語政策的雙重影響之下,導致於有些地區的客家族群的青少年客語溝通能力普遍下降,已經變成同是客家人無法用流利的客語溝通,而轉而向閩南語和國語進行溝通。而在一些非客家人為主體的縣市,客家人隱藏自己客家族群的身分,被學者稱為「客家人的隱形化」的現象。而在梅州市各地,客家話是地方最強勢的語言。平常交談也是用客家話進行溝通,雖然梅州市以外的其他縣的腔調不一樣,也是有辦法進行內部溝通的。據當地人所說普通話尚未流行之前,連教學的語言也是用客語教學的。直到媒體盛行,普通話(國語)才形成主流語言。不過基本上當地人溝通媒介還是以客語為主,國語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