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庭慧(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誰是王大哥
「王」用饒平話唸就是「ong11」,這是我第一個學會的饒平話。在客語所上應該沒有人,會不知道誰是「王大哥」,他是位身材高大且做事細心,雖然是在職專班的學生但仍抽空去上白天一般生的課程,即使課程已上過一次,但好學的王大哥仍用心地一而再再而三的來旁聽,不管是客語音韻或客家文化等的相關課程。羅老師在上課時,曾當著王大哥的面對著我們這些小蘿蔔頭説過:「他在,就是對我們這些後生晚輩最大的榜樣、鼓勵與支持。」那個「他」就是我們的王興宏,王大哥。王大哥是饒平客家人,而王氏宗親「王屋」算是在桃園饒平的重點特色,從小習饒平腔長大的王大哥,不只對客家事務非常關心,對饒平這一塊更是用心。
宗教義工與社區服務
王大哥因為同事的介紹,對於像是客語的支援教師等覺得很有意思,雖然自己會說客家話但對於拼音或是文字方面卻是完全空白沒有概念,不過也因為這樣接觸到了社區大學與客家這塊領域。後來也慢慢接觸到客家的禮俗,向做齋、或喪禮等,像在進行儀式中的語言到底在講些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些,提出了疑問,於是有了客家的觀念,再從客家生活上的遇到的種種問題去找答案,慢慢的就像觸角一樣的延伸過去,去了解客家。
在王大哥真正退休的前兩年,又接觸到慈濟,當起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顧問,研究寶特瓶怎麼去抽絲做成成品,做成賑災的物資。於是對於退休後的生活有了兩個重心。王大哥說:「這兩個重心安排在退休生活中就已經是非常充實了,所以就秉持著這兩個方向,一個是屬於宗教團體的義工工作,另一個則是社區服務這類的工作,這兩個是我退休以後要走的路。」
甘願做就歡喜受
王大哥對於饒平的事情也是忙上忙下,非常熱心的參予與協助策劃關於饒平的相關活動,在今年暑假也籌劃了饒平的研習課程,雖然參加的人數不多,但王大哥仍用心的邀請不少知名的老師來上課,安排非常豐富的課程內容,當然在進行的過程中也有遇到不少插曲,都需要一一的克服。而當我們問到會不會覺得為客家付出了那麼多,可是都沒有成果,難道不會覺得失望嗎?
王大哥回答的卻是:「當然也很難說,就是要盡力,因為這種工作像志工一樣,你要是有所抱怨去做,就像慈濟常常講的『甘願做就歡喜受』你是甘願去做的話,那你又還抱怨,就不如不做了!所以我就覺得可以做的我就盡量去做。」「對!做就對了,慈濟常常在講『甘願做就歡喜受』,做就對了!」
王大哥說:「就像上人常常在講說,人的力量很小,就像是森林著火了,有一隻小鳥發現森林著火了,叫人家來幫忙救火,他自己又沒辦法,他還是跑到河邊,到河裡用翅膀沾一沾水,去救火,後來感動了天,就下了場大雨,火就熄滅了,就是說有點像神話一樣。」「像饒平的事情,我在年初的時候我們宗親大會,我也提出看法,我寫了一篇文章發給大家,我就說現在的時機很好,又有客委會,現在馬上又有成立客家事務局,市民大學和社區大學又很配合,都很願意把饒平列為客家特色的課程,所以現在這個時機都很好,我們宗親會都應來配合」自己力量雖小,但一點一滴的累積起來就會是股巨大的力量。
王大哥在社區辦了饒平的研習,自身也帶動自己的王世宗親,漸漸的影響週遭的人事物,不見得每每都能順利或是甚至看不到一點小成果,但仍不怠懈的為自己,為客家付出一點心力。只要是與客家事務有關尤其是饒平的部分,你都能在某些地方會看到他的身影,他都是默默的付出不求回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