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為了傳承傳統戲曲,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用2年的時間,以文字和影像整合出戲曲大師的唱腔以及技藝等六大類教材,客家大戲中的演員張有財以及李文勳也被列為客家戲學系的教材,台灣戲曲學院表示,透過出版品的方式,輔助學生學習以外,也讓更多人認識台灣戲曲之美。
在客家戲曲耕耘60年的張有財,苦心鑽研丑角的演出方法,獲得客家貢獻獎的肯定,家學淵源深厚的李文勳則是中生代的客家大戲演員,為了讓年輕學子便於學習,台灣戲曲學院將這些經典唱腔整合成教材。
台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助理教授 林曉英:「然後也可以透過資深的演唱者,跟中生代的一個表演者,不同的詮釋方式,去知道說不同世代的一個傳承,他在風格詮釋上的一個差異性,以及他在中間裡頭的一個傳承的意義所在
。」
老師傅李玉修,一針一線製作出京劇演員的戲鞋,從小看父兄在傳統手工藝的領域努力不懈,屏風表演班的藝術總監李國修,期望傳統技藝能夠獲得重視。
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 李國修:「父親做了一輩子戲鞋,只求一件事情溫飽,只求這件事情,把我們養大了,那我在這麼多年戲劇,我大哥做戲鞋,我覺得我們這一輩子在台灣,我們只求3件事情,一求溫飽,二求安定,三求傳承,而這個傳承,今天這個手冊這6本書只是一個開始。」
傳統戲曲的傳承,過去是師父親傳的方式,一代一代傳承,台灣戲曲學院表示,這次整合台灣戲曲學院六科系,有技藝、唱功身段等教材,透過影像和文字的記錄,除了輔助學生學習,也希望透過出版品能夠傳揚傳統戲曲之美。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