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淳妤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我們只聽過人有人格,卻沒有聽過企業也有人格,而〈企業人格診斷書〉這部影片卻將企業人格化,清楚的告訴我們企業也是有人格的,而且透過診斷以後,發現企業病的不輕,患有人格精神分裂症。
首先,影片先說明了企業的發展歷程。從前,所謂的企業還需要特許證才可以營業,且受到政府的監督與限制;邁入工業革命之後,企業當中上對下權力的展現與下對上的效忠精神慢慢浮現;當進步到石化工業時代以後,汙染也隨之產生,企業開始蒙上「毀滅性機器」的汙名;但令人欣慰的是現代資本主義的振興,則讓企業自發性地開始重視自己對於社會的道德責任,也就是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而近年來,適逢全球化的浪潮,跨國企業的時代來臨,此時的企業重視的是如何操縱消費者以獲得更大的利益,因此開始創造需求、轉移消費者注意力、虛構認同感、延伸品牌、置入性行銷等等。一連串的成長過程,讓我們認清企業是如何變成現在龐大又可怕的怪物,甚至主宰了人類的一切生活,產生莫大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現在的企業已經步上向錢看的全球化趨勢,短視近利又缺乏長遠的規劃,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導致未開發國家的經濟萎縮,當地國家的勞工與自然生態都付出了極高的代價。企業不斷掠奪、不斷製造又不斷浪費,再加上人性的弱點與貪婪產生了越來越畸形的消費模式,使得整個社會就在如此這般的循環中漸漸惡化。企業形象所呈現的就是一顆爛蘋果,為了獲利而犧牲許多生命。企業人格已經嚴重異常,若要對症下藥,解鈴尤須繫鈴人,還是必須從「人」的角度出發,重視其所承擔的社會道德責任,才能還給企業與社會大眾一個健全的經濟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