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客家美食聞名遐邇,今天的客家百年系列我們要帶你一起來看客家常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吃,客家人對米食的料理非常拿手,像粄,北部客家人叫粄條,南部客家人則稱面帕粄,一碗傳統的客家粄條,往往是離鄉遊子懷念不已的家鄉味,而現在的年輕人很有創意,不斷改良粄條口味,融入更多健康和創新元素,讓新型態的客家米食更加流傳
客家文化豐富多元,最廣為流傳、聞名海內外的,非客家的飲食莫屬,從傳統的米食到創新的新客家料理,百年來,客家美食市場越來越大,因為客家美食除了好吃之外,更擁有深層的文化魅力。
現代人的麵食食用率高,米食相對減少,每人1年消耗米食只有48公斤,政府因此呼籲多吃米飯,客家美食對米食有獨到處理的地方,如果能讓多一點人吃到粄條,知道粄條多好吃,可能吃米的人就會增多了。
攪拌米漿,均勻注入鋁盤,用大鍋滾水蒸,蒸好的粄倒扣出來,長方形的一大塊,外觀又白又細又透亮,吃過的人嘴巴不自覺蠕動,因為想起那純米的好滋味,這白白QQ的美食,河洛人稱作粿仔,客家人北部稱粄條,南部則稱面帕粄。
文史工作者 劉孝明:「我們這邊不叫粄條,我們有個很可愛的名字,叫作面帕粄,因為它蒸出來的時候,就像毛巾(面帕)一樣。」
粄條店顧客:「家鄉的口味,當然回來要來嚐一嚐,這是從小吃到大的啊!」
粄的切法各地各店有別,有的下刀緩,粗粄條很彈牙,有的下刀快,細粄條很綿密,豬肉片、豆芽菜和香蔥油,這樣一碗傳統的客家湯粄條,工這麼多,料那麼香,對客家人來說,真是好東西。
文史工作者 劉孝明:「為什麼面帕粄對客家人來說很重要,因為面帕粄很難做,所以以前面帕粄就兩種人可以吃,一個是老人家,一個是病人才吃得到,所以慢慢的,慢慢的面帕粄變成一個很珍貴的東西,所以人家會說請你吃面帕粄喔!那個表示說是對你一個很好的對待。」
一碗粄條,最早是敬獻給老人或安養病人的上好佳品,後來客家人幾乎天天吃,或者一大早就吃,現在還要變著花樣吃,年輕的下一代想出許多新點子,讓粄條多采多姿起來。
涼拌粄條、粄條壽司、粄條蛋餅、酸菜粄條捲,還有做成甜的,變成黑糖粄條小點心。
新竹粄條業者 張純瑩:「客家人很喜歡吃水粄,水粄一定有用黑糖做的水粄,我就想說我們也可以試試看,把黑糖加進去,我們粄條比較薄,一般的水粄比較厚,這樣做出來之後,大家就覺得口感更Q、更好吃。」
粄條是客家傳統美食的代表,加入創意讓它更有潛力,同樣的概念也運用在其它客家食材或料理上,好比客家的「獨立品牌」酸桔醬,用新鮮酸桔加工,做成耐儲藏的醬,過去搭配肉類,現在開發成飲品、果醬。
創意酸桔產品店業者 賴銀龍:「這裡面煮的叫作桔蜜汁,用酸桔去做的,原料是酸桔,加糖、麥芽去煮,煮好後就泡茶喝,泡熱的也可以,泡冷的也可以。」
創意酸桔產品店業者 鍾碧雲:「桔子果醬小孩子比較不愛吃,不然做一個巧克力的好了,我第二年就研發一個巧克力的和桔子結合的,那種味道就很特別,有巧克力的香味,又有桔子的酸味。」
加上美麗包裝,客家傳統食材也能是有故事的文創商品,時間過去,客家菜一直在推陳出新,不論是更清爽、更養生還是變化更多,都沒有脫離過客家飲食追求物盡其用的精神,就如同客家其它生活面向與素材一樣,都從傳統出發,但不抗拒改變,甚至變得更好,能夠延續到下個百年。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