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內政部南區老人之家附設少教所,是一處提供年少失親,或是低收入家庭青少年住宿與學習的地方,為了讓學生接觸多元文化,少教所除了設立,原住民藝術社團之外,近年來也成立客家社團,讓不同族群的學生,一起學習客家獅,藉此體會更多客家文化的內涵。
客家獅的鑼鼓響了,但是仔細看,他們用的鼓卻很有原住民味道,臨時找不到專業的鑼和鈸,他們則暫時用漱口鋼杯代替,雖然鼓隊的樂器不足,但是客家獅舞動起來卻是架式十足。
55位團員中,雖然只有3位是客家子弟,不過對於練習客家獅,非客籍的學生都能適應及接受。
學生 杜浩祖:「原本是不太喜歡,然後後面就覺得還不錯,還蠻好玩的。」
學生 林柏翰:「有一點啊!怎麼講。」
南區老人之家表示,客家獅隊在4月中才成立,成員都是由年少失親,或是低收入家庭的少教所學生所組成,讓不同族群的成員來學習客家獅,也讓學生接觸客家文化。
少教所輔導員 吳悅美:「我們已經有原住民的社團了,我們希望有客家的社團互相交流,讓他們了解客家的文化,然後也希望說他們往後畢業後,好好的比賽練習的話,可以提升水準,參加體育學院的甄選,客家獅可以保送。」
熱情的非洲鼓,澎湃有勁的樂聲,帶動了現場的氣氛,這些學生雖然都來自需要接受幫助的家庭,但是他們在少教所的大家庭,接受了多元文化的薰陶,少教所輔導員指出,如果學生練習客家獅隊,在學業上也能有些幫助,更能讓更多青少年從客家社團中,學習到晴耕雨讀的精神。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