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上禮拜介紹過了北埔攝影名人鄧南光,這個星期一的客家百年專題,還要為大家一探六堆客家攝影重要代表人物「李秀雲」的豐富故事,李秀雲的攝影生涯從中年以後才開始,他擅長用近距離、低角度的鏡頭捕捉客庄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為南部六堆的客家歷史影像,留下重要的軌跡與貢獻。
客家人從原鄉渡海來台,經過數百年滋長,在台灣的客家人有了自己的面貌,而南部六堆,這個現今已不存在於行政區域圖上的歷史名詞,因為南部客家人的凝聚團結,使它仍保有十分具在地性的客家文化而獨樹一幟,李秀雲,這位屏東竹田鄉頭崙村的客家人,45歲中年以後才開始攝影,但他把六堆七○年代種種南部客的風華,都用鏡頭呈現和保存下來。
李秀雲長子 李國男:「因為他(李秀雲)在糖廠,他要接觸這些蔗農,要跟他們溝通什麼的,所以他就在鄉間村莊裡,當他看到(有趣的),他的相機隨身帶著,所以他就有(拍攝到)很多的鏡頭,生活的鏡頭。」
農人耕種的鏡頭、田裡架起搖籃、小孩照顧小孩的鏡頭,客家人特有挑擔燒字紙的鏡頭,甚至是拍下自己妻子在灶前炊煮的鏡頭,光影的變化之中,傳遞出一種客家生活的樸實,這些低視角、近距離的鏡頭,就是李秀雲觀察六堆的角度,充滿感情也留下歷史見證。
竹田鄉社造協會理事長 賴正仁:「現在看到的攝影作品內涵,是反映當時文化的一個縮影,在我們六堆客家來講,現在這種相片已經很少了,可以保留六堆客家過去的文化。」
李秀雲長子 李國男:「我曾聽我爸爸說過,拍照、玩相機要有一個主題,不要隨便亂拍,到時這些照片會沒什麼價值,那他就說要拍(六堆)生活照,所以看到(他拍的)照片就可看到當時我們生活的照片。」
午後下起了一場大雨,日治時期留存下來的竹田木造老火車站,現在還有平快車靠站,學生三三兩兩通勤上下學,緊鄰古董車站旁一座具有50年歷史的古董倉庫,它也是六堆的代表攝影家李秀雲的影像紀念館。
李秀雲長子 李國男:「他(李秀雲)做事情很認真,我們可以在哪裡看到呢,他的東西,如他去國外旅遊拍的相片或是我們家族(的相片),他都是一本本整理得很好,還有他的資料也是整理得很好,早期的信件很多,他都會整理。」
也因為這樣勤拍又勤整理,李秀雲身後留下相當完整而又豐富的影像資料,在李秀雲紀念館內,就提供了1千多張具代表性的照片,分主題輪次展出,為台灣六堆客家建立豐富的攝影論述。
攝影家 簡文彬:「坦白講,攝影環境上,我們要建立一個主軸精神,這核心精神在哪裡,他是應該是說,在一個土地在不斷的演變當中,我們這個集體記憶當中,我們怎麼去建立一個共同集體記憶的一個氛圍,這是台灣的文化。」
看到攝影家與其作品的重要價值,客委會近年陸續啟動影像數位化資料庫的建置,為的是將諸如北埔的鄧南光、竹田的李秀雲,以及許許多多客家攝影大師的資產完整紀錄,這是客家文化保存的重點也擁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意義。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