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34期 2011/06/01出刊/ 半月刊

 

 

寫在所友回娘家前夕~分享參加國際研究生會議心得

【圖、文/黃靖嵐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96畢業所友)】

 

給學弟妹們:

    接獲所上邀請畢業所友回娘家的邀請函後,非常開心,特別是今年客家大樓的落成。想起過去求學階段,僅能暫時寄在工五館的一樓,全院三所都在一起,雖然擁擠,但是感情很好。現在學院有了自己的地方,也羨慕後來的學弟妹們,有了更好的硬體設備,期待能夠長江後浪接前浪,繼續為客家研究而努力!
僥倖暫時走在各位學弟妹們前方幾年,所以累積了ㄧ些經驗可以傳承和分享,剛好因為需要向國科會寫報告心得,所以也一併分享給大家。所上的前幾屆因為畢業所友有限,所以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摸索、體會,現在的學弟妹們也有較多的學長姐可以交流,希望也能把握可運用的資源,當所友回娘家的時間也是經驗分享的時間。以下是我參加國際研究生會議簡單的經驗分享。

參加心得的分享

    澳洲第一屆的「台灣研究」國際研討會議,是由墨爾本大學圖書館主辦,場地在墨爾本大學的東亞研究中心召開,分成研究生的討論會議和學術研討會兩種形式進行,會議當天也是「台灣週」的開幕,讓「台灣」的歷史、文化、政經、社會等等現象、發展與變遷,成為會議的主題以及交流的對象。
研究生在2010年6月投稿摘要並獲得邀請,暑假期間完成全文,之後申請國科會補助博碩士生出國參加會議經費項目獲准,所以在12月4日從台灣出發。一下飛機進入機場,處處可見中文,顯見墨爾本這個城市應該華人不少,也難怪遠在南半球的墨爾本大學會對台灣產生興趣,並舉辦一連串關於台灣的活動和學術會議。
墨爾本大學雖是公立學校,但是學費還比私立學校昂貴,和台灣的狀況不同。但也因為如此,學校願意在每個學生身上投資,例如有學生想要研究殷海光,學校為了協助他,便馬上購買一整套的殷海光全集,聽起來是以學生為核心,運用學校所有資源來幫助學生安心研究。台灣的留學生也在台灣週的時候一同來參與,在異國看到同胞倍感親切與溫暖,此次的住宿地方,也多虧當地的留學生幫忙,才有舒適的落腳之處。

參加會議的發表資料

  研究生會議的開幕演講,是討論有關研究生如何與指導教授互動,並組成口試委員會的過程,聽來相當實用。中場休息時間是與各校研究生交流的時刻,同樣來自台灣的同學,除了成功大學,還有政治大學和台灣大學,另外我還認識許多墨爾本大學的研究生,以及來自雪梨大學、Monash大學等地的澳洲學校研究生,大家都為共同有興趣的台灣議題交流著。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時刻,除了台灣人本身,還有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在關心台灣的一切事務,並從世界各地前來共襄盛舉,他們克服語言的障礙、吃力地閱讀相關台灣的文獻,叫我們這些已經佔盡地利之便的研究者,怎能不汗顏而要督促著自己更加努力呢?

會議上的口頭報告

  此次發表的經驗讓我眼界大開,除了第一次嘗試全程以英文發表和與人談論的語言能力之外,看到許多認真研究的學者,雖然已經學有專長,但是在待人接物上,仍是非常的謙和有禮,為我們這些後學者樹立良好的風範。當視野開拓至更廣更遠的位置之時,所看到的風景更加截然不同,也相對警醒著高處不勝寒的道理。我期許著未來,在這條寂寞的學術道路上,因為此次會議所結識的師長、朋友們,可以成為一起爲台灣研究繼續來努力的同伴,砥礪著我成為學術精益求精的動力。

會議結束之後與其他研究生的交流互動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