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34期 2011/06/01出刊/ 半月刊

 

 

璞玉計畫的農業反思

【文/邱盈茲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五月份竹北生醫園區研發中心暨生技大樓啟用典禮再次讓更多人關注璞玉計畫,走訪竹北高鐵往芎林方向,可以發現滿是房屋仲介貼出璞玉田的大帆布廣告,到底還多少田要買賣?往裡面走看到的是一直以來都是稻米之鄉的新竹縣芎林鄉下山村,這是新竹高鐵站周邊最近的農村,曾被規劃為特定農業區,在政策性地保護下,生產高品質稻米,過去也曾獻米給日本天皇。可以見的此處的農作可以說是相當優質。高鐵帶來許多的便利,讓鄰近的下山村成為開發投資的最佳用地,都市計畫所要變的,就是這一片片孕育糧食的土地,這對農業所帶來的衝擊和考驗,試問以後我們還要吃什麼?。

  臺灣的農業,一直是我們的立國之母,吳田全(1993)指出台灣農業曾經是一幅幅欣欣向榮的美景,在經濟發展的年代中更扮演了培養工業的重要角色,但在重工輕農之政策下卻成為了「夕陽產業」,造成青壯勞力外流顯著,農業的生產急遽的逐年下降,農業所得是每下愈況,政府於此時推動許多方案效果都不彰。休耕政策、加入WTO更是讓台灣的農業面臨更大的危機,回顧過去,農業的問題自1980至今,並未有顯著的改善。

  土地的利用關係著生態環境的變化,于宗先、王金利(2001)指出農業生產力用不當、工業生產產生的空氣汙染與廢棄物以及服務業的活動不加以管制都會造成生態環境的派壞。人為因素不斷取代原有的自然地表,使得區域溫度升高,空氣品質不佳、衍生熱島效應,人類居住環境品降低、影響健康、改變生活型態,降雨特徵劇變、衝擊區域生態環境。這些種種會開變我們生活的重要因素,我們難道可以為了經濟而犧牲環境嗎?快速的文明科技發展,解決了人民生存的基本需求,提昇了人民的福祉。過度的開發,帶來明顯的環境變遷,轉而成為危及人類的生存。如何在追求文明發展的同時,兼顧降低對環境的衝擊,是一個對保全人類基本生存、營造優質環境相當重要的議題。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