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34期 2011/06/01出刊/ 半月刊

 

 

賞˙桐花

【文、圖/謝晨馨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今年的冬天漫長,讓春天遲遲慢了一步。大地的花草因為天氣的寒冷,尚未出來探頭。桐花,以桃竹苗的山區盛開最多,但到今年四月初卻還未見到桐花,即使客家桐花祭活動已開跑,但桐花卻害羞地沒有與我們見面。終於,在四月底的時候,桐花綻放了!沿著往台三線的路上,可看見滿山雪白的情景,美不勝收,讓人忍不住想與它親近一些,看看它可愛嬌小雪白的模樣。

  「桐花」到「客家桐花」的過程是行政院客委會作為客家政策行銷的符碼。會選擇桐花代表客家的符號,除了與客家族群分布地區有關之外,也希望喚起客家族群對於傳統生活的背景與油桐花的感恩。從2002年推出「客家桐花祭」開始,客家桐花祭已成功的打響客家的知名度,也帶動了文化創意產業和經濟效益。往後每年的舉辦也逐漸擴大,更與許多民間私部門、團體、社區合作,讓活動的成效每年不斷創新。

  往年,常看到電視新聞及客委會的報導和文宣海報。今年,終於有機會參與這場盛會,選擇到三義的「四月雪賞桐步道」體驗桐花之美。進入賞桐步道前,沿途會經過兩旁的商店街,販賣的商品大多是類似的,像是樟腦、木雕、麻糬等等,抱著期待的心,準備一探究竟。但是當我正要進入賞桐步道的時候,被一股濃煙給嗆到,地面上還有許多垃圾,原來是有小攤販在賣烤香腸。我覺得賞桐花的興致,完全被濃煙給破壞,也許地方單位需要改進設置專屬的攤販位置或是做規劃,不要讓來此賞桐的遊客第一印象,就是凌亂和像夜市情景一樣,畢竟美好的山林,需要大家的維護。

  當我進入步道後,真如新聞報導所呈現的樣貌,整片山林都是桐花。發現沿途的遊客,不管各個年齡層幾乎都有,小朋友、年輕人,甚至阿公阿婆也來參與,一同賞桐花;許多年輕人攜帶著時下最流行的單眼相機,極盡所能彎取著身體,尋找拍攝桐花最美的位置;還有許多媽媽拾起掉落在地上的桐花,為小妹妹編織「桐花花圈」帶在頭上。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好窩心,桐花串起來參與每個人的親情和熱情,讓我的「賞桐花之行」,感受到人的親情和美景融合交錯的情景。

  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所舉辦的客家桐花祭,雖然在當初引起許多學者有不同的意見,但是經過幾年後,確實帶社會讓大家看見客家,也提高當地客庄的產業活動,客家族群展現的文化創意產業的一面。但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需要改進景點的攤販設置位置,好讓大家有更美好的賞桐之旅。

攝於2011年05月08日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