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依珣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在建築上,以菸樓、壟間、夥房以及客家笠嫲為意象建築的傘架區,形成有趣的傳統與概念客庄之對話,塑造出客家的具體形象。園區規劃以客庄田園做為地景主題,展現客家人樸質生活特性,也訴說著客家傳統耕耘的辛勞形象。六堆客家文化園區開基伯公,象徵客家文化在此落地代代繁衍而生,也視為客家文化園區保護神的形象。我覺得六堆文化園區利用自然景觀與客家的藝文民俗、產業觀光以及文化的搭配,營造客家人取之自然的生活環境與空間,是一座成功的文化園區。
園區中最有興趣的是:歸來碾米廠。
歸來碾米場是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裡其中一項展示館。館內有座百年的碾米機,是屏東市歸來地區的一家老字號米廠內,近百年的骨董碾米機的主人是施家第三代掌門人——施信德先生。在文化保存的精神下,施先生將其傳統礱穀機及周邊設備無償贈送給客委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館內除了展示碾米機,牆上有許多碾米廠相關資訊,如:碾米機的加工流程。這些看版內容皆能反映出此座碾米機百年來的歷史價值,倘若館內增添數位投影器材,播放模擬當時機器的作業流程,亦可讓遊客更快速瞭解歸來碾米廠的歷史過程。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設有演藝廳,多媒體展示館、開基伯公、傘架聚落建築區、礱穀機、木棧道、菸樓、田園區、水頭廣場等等,皆具有客家歷史的脈絡以及豐富的人文特色中,相依共生的關係,並在勞動與生活習俗中重拾存在的尊嚴和主體性,以上均可讓參觀者在參觀完六堆文化園區之後更加認識客家且更加認同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