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宜娟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客家母親在客家傳統文化的脈絡下,保有客家文化傳承以來的精神及堅持,客家傳統文化與精神對客家母親角色的影響是相當深厚的,從小到大在生長環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養成下,受其文化傳承和性別角色的養成中,了解其客家傳統文化如:勤勞節儉、忍讓、重視教育、持家…等。為性別提供社會角色,扮演的類型與行為模式,使客家女性能合乎客家族群社會文化中對該性別角色的期待。
從小的家庭環境中,客家女性自幼受到祖母與母親在節儉、勤於家務、刻苦耐勞等傳統客家女性生活習性的影響,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傳統客家文化的價值觀。年輕客家女性夾在新舊兩個之間的時代,客家年輕女性不例外地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因而提出了認為自己是「個體」的思維,在家中不屬於父母、出嫁後不屬於丈夫,她就是她自己。
從她們的許多觀念或看法如對於客家女性勤儉、勞動等美德的看法在時代轉變後須重新詮釋或再定義,客家年輕女性對於傳統美德的認同,卻因為同時交疊在女性意識已經相當明朗的台灣社會以及受祖母或母親等傳統客家女性影響的成長環境的雙重層次之下,而出現了矛盾的狀況。因接受現代思想較多的年輕一輩的客家女性普遍已具有或強或弱的女性意識了,雖然在傳統場域及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女性仍須承受著許多不友善觀念的對待,但對自己能夠覺知的不平等,已非僅能沉默的接受,而能爭取自身應有的權益。年輕的客家女性認為生活上很多事務是要由兩性同承擔的,若女人該概括承受,只會苦了自己,對自己的人生卻不一定會產生好的結果,不希望用老一輩客家族群傳統持家的方式來持自己的家。呈現了不同時代交錯下可能有的矛盾與掙扎,客家傳統文化被再次的詮釋與定義。
而近年來的女性婚姻移民,在客莊扮演文化傳承的重要角色,顯見傳統的客家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傳承,受其社會氛圍和社會環境演變,不斷的變化與轉變,客家文化傳承的重要議題仍須不斷地受到考驗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