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33期 2011/05/15出刊/ 半月刊

 

 

終戰前苗栗客家地區鸞堂之研究

【文/ 周怡然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畢業生)】

 

  本文以苗栗地區為例,討論日治時期鸞堂信仰在苗栗客家地區的傳布與發展,探究新竹鸞堂對苗栗客家地區的影響以及苗栗鸞堂的多元發展。分析日治時期鸞堂運動對苗栗關帝信仰的影響,並藉由區域研究討論文人仕紳在鸞堂中的角色,以及鸞堂信仰在社會變化下的因應。

  苗栗鸞堂主要分佈在客家地區,在日治時期鸞堂戒煙運動的風潮下,流行於新竹地區的鸞堂信仰,透過文人網絡、族群與地緣關係,迅速在苗栗客家地區傳開。在新竹三大鸞堂系統的交互作用下,苗栗鸞堂逐漸發展出自己的鸞堂體系,不但呈現了地區性的網絡傳布,也在外在社會變遷影響下呈現出多元的發展方向,並隨著日治時期客家族群的二次移民將鸞堂信仰傳布出去。

  鸞堂信仰吸納了儒釋道三教的思想觀念,透過積善成神的功過觀念,鸞堂信仰創建了一套神國官僚系統的想像。在文人仕紳的主導下,鸞堂的規約、扶鸞儀式與敬惜字紙的觀念都充滿了濃厚的文人色彩。文人與鸞生是文人階層的不同面向,鸞堂信仰藉由文人的交遊網絡相互傳遞,文人仕紳在鸞堂中找到心靈的慰藉與自身追尋的目標。鸞堂信仰在苗栗客家地區的發展,在日治時期宗教政策的變化下呈現了民間宗教的彈性,與地方菁英在殖民統治下的柔性反動。

  從清代的拓殖守護神到日治時期的恩主公,苗栗的關帝信仰不斷加入新的元素,關帝廟宇也從拓殖時期的點狀分佈到日治時期風行客家地區的信仰網絡,反映出關帝神格的多元與民間信仰的活力與彈性。

  本研究的成果有四:第一,本文透過對苗栗鸞堂的區域研究,探討了日治時期鸞堂信仰在客家地區的傳布網絡與方式,並在建立苗栗鸞堂系統的同時,對新竹鸞堂的發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第二,本文建立了日治時期苗栗客家地區的文人網絡,並驗證了鸞堂文人結社的特質。第三,本文透過個案的討論,分析鸞堂信仰與家族、地方社會的關係。第四,本文藉由討論關帝信仰發展的歷史進程,呈現了日治時期鸞堂信仰的發展對苗栗客家地區的影響。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