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32期 2011/05/01出刊/ 半月刊

 

 

NPO的有機實踐—「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

【文/賴彥澄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一生)】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以下簡稱「瑪納」),主要是由原住民組成自助性非營利團體,秉持對自然環境與部落文化永續經營的願景,一群有志人士開始思考有機部落的概念,從民國90年開始陸續推動自耕有機肥、免用化學肥料的農業技術,打造純淨的土地環境。「瑪納」整合產、官、學界的技術資源,提供部落原農完善的教育訓練,再透過「光原社會企業」公平交易的銷售通路,至今發展規模逐漸拓展。在今天講求樂活、無毒環境的社會風氣之下,阿里山鄉的有機土地與部落發展,實為台灣轉型農業的楷模。

  「瑪納」早期的扶植方向是以部落教育為出發點,自民國八十八年起,結合天主教聖言會與輔仁大學的資源,為部落舉辦各式各樣的教育性營隊,包含青年的英文營、科學營,壯年的夫妻關係、親子與家庭經營,以及老年的健康講座等。然而,隨著都市開發導致城鄉差距擴大,部落的青壯年人口為解決生計問題,紛紛離開部落從事勞力工作,造成人口嚴重外流;此外,當時的台灣產業開始外移,僧多粥少的就業環境又讓部落原住民面臨失業的處境。有鑑於此,「瑪納」開始思考如何提升原住民部落的當地經濟,發掘部落的在地資源,於是社區發展開展了方向性的轉變,除了既有的原住民社會教育推動,更以部落經濟發展為未來扶植陪育的主軸。

  台灣過去所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計畫,是強調生活、生態與生產「三生共容」的永續發展願景,喚醒大家對居住地的認同(江大樹、張力亞,2008)。原住民大多定居在山林部落,坐擁好山好水的天然資源,對自然環境的尊重與情感更是不在話下,尤其阿里山鄉的地理位置是曾文水庫集水區域的範疇,因此,「瑪納」基於保護生態、土壤與水質的理念,並且以當地農業升級、發展部落特色產業為目標,開啟了「有機部落」的概念。「瑪納」期望利用部落在地的天然資源,以回收再利用的環保觀念,建立有機的新興產業方案,藉此提倡尊重自然生態,落實部落有機文化的生活方式,促進社會大眾對於有機文化的重視,以提昇原住民部落的生活品質。為延續此理念,「瑪納」期盼能結合各方資源與力量,將各部落的服務集結起來,建立一個鞏固的組織為後盾,故於民國95年成立了「中華民國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主要是希望能幫助全國原住民部落有更好的發展。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