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涂晏瑄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其次說到上古的聲母(又叫“紐”)。上古漢語共有三十三個聲母,可以分為五大類,七小類,如下:
(甲) 喉音,只有一個聲母。
1. 影母(O)這是零聲母。
(乙) 牙音(舌根音),共有六個聲母。
2. 見母〔k〕 3. 溪母〔kh〕 4. 群母〔g〕 5. 疑母 〔ng〕 6. 曉母〔x〕
7. 匣母〔h〕
(丙)舌音,分兩類。
(一)舌頭音,共有五個聲母。
8. 端母〔t〕 9. 透母 〔th〕 10. 定母〔d〕 11. 泥母〔n〕 12. 來母〔l〕
(二)舌面音(中古屬正齒三等,喻屬喉音四等,日屬半齒),共有七個聲母。
13. 照母〔tj〕 14. 穿母 〔thj〕 15. 神母〔dj〕 16. 日母 〔nj〕 17. 喻母 〔j〕 18. 審母 〔sj〕 19. 禪母 〔zj〕
(丁)齒音,分兩類。
(一)正齒音(中古屬正齒二等),共有五個聲母。
20. 莊母 〔tzh〕 21. 初母 〔tsh〕 22. 牀母〔dzh〕 23. 山母 〔sh〕 24. 侇母 〔zh〕
(二)齒頭音,共有五個聲母。
25. 精母 〔tz〕 26. 清母 〔ts〕 27. 從母 〔dz〕 28. 心母 〔s〕 29. 邪母 〔z〕
(戊)唇音,共有四個聲母。
30. 幫母 〔p〕 31. 滂母 〔ph〕 32. 並母 〔b〕 33. 明母 〔m〕
參考內容來源為王力《同源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