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32期 2011/05/01出刊/ 半月刊

 

 

佳冬六根聚落訪談

【文/羅郁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與當地居民談論地方彼此間族群融合的情形,以及對自己的客家意識。自國軍人才招募中心退休的張先生與大家熱情地侃侃而談,他提到國小就學的情形,教室裡很少同學是說閩南語的,因為在這客家密集地區,大部分是客家人,所以形成少數閩南會融入到多數客家中,大家多多少少都聽的懂客語,不過,逢年佳節從外地回屏東阿公阿婆家的人群中,多數的閩南人,讓張先生小時候透過親戚朋友接觸到閩南語,自然而然也跟著會聽、會講了。

  張先生也感慨道,客家人口的流失與客家語言使用的減少,成正比的關係,平常在外不會刻意使用客語的他,也反問身為客家人的我們,怎麼不是以客語和同樣是客家人的他溝通,給了大家一個檢討的時間;張先生的小孩在外讀書,就跟大多數的年輕客家子弟一樣,均以國語和同學談天,並沒有很多機會使用到自己的母語,於是,張先生會要求他的小孩,回到家後就別再講閩南語了,雖然對客語的熟悉度流失著,但是,從小在這塊客家土地上長大,身上流著客家血液的張家小孩,對自己是「客家人」的身分,認同著,張先生也是如此。

  近幾年來,台灣女性結婚意願度的低迷,使得肩負傳宗接代壓力的男性不得不向外尋找結婚對象,於是跨國婚姻從台灣頭到台灣腳都可尋著,這也不例外,越南、菲律賓等外籍新娘的加入,增添這區族群的多樣性,張先生提到各國間的小圈子也存在著,另外,因為絕大多數老一輩的客家長輩,雖然能聽得懂一些閩南語,但是主要仍必須仰賴客語的溝通,而非國語,於是,這些「外來的弱勢族群」也跟著學會客語,在這的族群是看似融合的,但彼此間(閩客間)的文化依舊以自己的方式保存著,原因就在圍起來這地區的大城門,城門裡的客家不受外界影響,同樣的,城門外的人也不會被城門內的人動搖,大家和平的相處著。

  聽到張先生說,平常身為客家人的我們,連跟客家人彼此間也不一定都是用客語溝通,在外面當然就更不會用客語了,這帶給我蠻大的震撼,我們都知道客語的使用與傳承客家的密切關係,但是因為「習慣」和「環境」的影響下,很多東西都不見了,這實在是很可惜,透過這次訪談,自己也做了檢討,希望自己更能記得「說客家話」。另外,很感動的是,在這遇到的兩位鄭先生與張先生,都非常願意掏心掏肺分享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資訊,使我們得以滿載而歸,南部太陽和南部鄉親的「熱」情,果然名不虛傳。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