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第132期 2011/05/01出刊/ 半月刊

 

 

桐花祭文創價值 學者省思漸走樣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每年4月中下旬開始,當油桐樹上開始冒出朵朵白花時,許多客庄都加入舉辦桐花祭的行列,不過已舉辦第10年的桐花祭,究竟是為客家文創推展帶來助益,還是讓客家更為浮濫,23日下午,當行政院客委會舉辦2011客家桐花祭開幕式的同時,在新竹縣峨眉鄉卻有一場以「斬桐樹祭桐花」討論會,與會學者及地方文史工作者,針對桐花祭文創的反思進行討論,吸引許多鄉親到場旁聽。

  歌手陳永淘的演唱,為「斬桐樹祭桐花」揭開序幕,這場以桐花祭文創反思的討論會,分為文化傳承創新、環境永續影響以及社會公平正義等3個層面進行,針對市面上有越來越多以「桐花」為概念的商品,曾參與桐花祭規畫的民進黨客家部主任楊長鎮就指出,現在的「桐花文創」漸漸和他們的初衷背道而馳。

  民進黨客家部主任 楊長鎮:「與桐花有關的產業部分,一開始的規畫,其實是希望緊繫著在地的東西,不過現在的桐花產品,變成了工廠製造,只要購買機器,在菲律賓或是中國製作就可以,不用在台灣製作,更不用在客家庄製作,所以產業的帶動就沒直接和客家庄有關聯,實在說有一點走樣了。」

  媒體人 徐智俊:「油桐花是一個假象,只是這個圖騰我們(客家)借用,結果現在油桐花卻是膚淺化、表面化,卻沒將油桐花,讓客家文化、語言、歌謠,以及在地發揚文化性的東西,我認為這才是最寶貴的。」

  與會者表示,早期的油桐子常被用來提煉成桐油,但鮮為人知的是,油桐樹的樹幹也可以當成種木耳的介質,也有文史工作者指出,其實油桐樹是外來樹種,但客委會與各地方政府,這幾年為了舉辦桐花祭,不僅大量種植,範圍更遍及全台灣,未來可能會造成台灣山林的生態失衡。

  文史工作者 黃文淵:「我去看桐花公園卻是將整座山的其他樹木砍光,只留下幾棵桐樹,其他空地都是種桐樹,這樣子就是桐花公園,看了一下我就離開,這不是我們的生態,我想不永續的東西,持續舉辦活動,內容還是不會改進,我的看法認為是不求進步。」

  與會的學者更提出,已經邁入第10年的桐花祭,雖然成為台灣重要的觀光活動之一,但多數活動都是以表演性質為主,靠著不斷增加的龐大經費,來吸引人潮,反而失去了凸顯地方文化的功能,因此就有文史工作者呼籲,未來桐花祭的規畫與經營,建議公部門可以建立退場機制,並將補助經費減少,改由民間自行辦理,或許能讓地方的桐花祭活動,呈現更多元的風格與特色。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