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32期 2011/05/01出刊/ 半月刊

 

 

「客家圍屋」特展 一探客家土樓奧妙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富客家傳統色彩的土樓,樣子像是從地下冒出來的蘑菇,又像自天而降的飛碟,其實這樣的建築,是客家人為了因應時勢動亂,所建造的防禦性建築,類似防禦功能的建築,在台灣的客家先民,也發展出圍屋,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這具有客家傳統特色的建築物,新北市客務局特別舉辦「客家圍屋 海峽兩岸的土樓意象」特展,讓民眾能一窺客家建築之美。

  在專業老師細心講解下,讓民眾對海峽兩岸的客家建築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民眾 鍾美媛:「讓我認識到客家人建的房子土樓這麼好,希望可以將圍屋保存下來。」

  民眾 林喜烈:「認識自己的祖先從哪裡來的,要跟下一代、小孩子說,我們是從哪裡搬過來的。」

  在這次的「客家圍屋」特展中,詳細介紹了客家土樓的歷史沿革,其實客家人的土樓,大部分分布在福建省及廣東省,在明末時期,客家人遷移台灣,不過適逢動亂時代,因此來不及建造土樓,因為一座完整的土樓,光是牆壁最薄也有1公尺厚,整座建好至少要花4到8年的時間,不過從大陸遷台的客家人,在屏東佳冬、新竹新埔等地,也發展出類似土樓的圍屋。
 
   客家圍屋特展計畫主持人 吳德亮:「客家先民沒有時間蓋土樓,所以就造成一種集村的形式,就是同鄉就全部集中在一起,全部住在一起,然後他們去組織一個保衛的隊伍,然後他們會裝柵欄來保護自己。」

  這次特展的展出時間為即日起到6月19日展出「客家土樓意象與分布版圖」,及「台灣客家民居的圍屋脈絡」等五大主題,同時以情境模型及多媒體影音等方式呈現,讓民眾更加了解客家建築之美。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