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31期 2011/04/15出刊/ 半月刊

 

 

解嚴後媒體林立 客地方報苦撐經營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今天的客家100系列報導,要帶您看的是關於客家平面雜誌以及社區報紙的發展情形,從民國76年政府宣布解嚴以後,平面媒體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不過辦雜誌或是報紙需要投入許多人力物力,卻又不見得能夠獲利,因此許多客家雜誌與地方報,幾乎都在艱困環境中發展,而讓他們能夠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其實就是對客家族群的一份愛與關懷。

  遙控器拿在手上轉來轉去,電視頻道多到讓人眼花撩亂,不僅電視頻道多,平面刊物也是一本接著一本,廣電媒體百花齊放的現象,自民國76年政府宣布解嚴開始,媒體解禁,頻道也逐漸開放,同年10月「客家風雲」雜誌創刊,它不僅為客家族群發聲,隔年更發起「還我母語」運動,這正是客家族群意識甦醒的關鍵。

  客家雜誌發行人 陳石山:「不僅我們的獅子醒了,醒了當然不要咬人,但是我們希望,相關政黨、相關執政黨,要重視客家人的心聲。」

  (97.12.24)前客家風雲雜誌社長 邱榮舉:「要辦客家運動、要發聲,最重要是要有雜誌,我就找幾個朋友,就開始辦這個客家風雲雜誌,來為我們台灣的客家人的尊嚴與地位來打拚。」

  遊行過後 激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柔性訴求,民國79年「客家風雲」雜誌,改名為「客家雜誌」,內容幾乎百分之百純客家,整體以報導文化之美為主,但這樣的內容,市場接受度卻不高。

  客家雜誌發行人 陳石山:「客家雜誌我也想不到,1987年到2011年,已經幾年了,23年、24年了,你說好經營嗎?非常難經營,因為現在網站、客家電視等,有很多媒體,很多人不一定會看客家雜誌,但現在會看客家雜誌的人,非常關心客家事務。」

  選擇走文化路線,就必須面對市場考驗,除了「客家雜誌」之外,許多地方性的刊物,也同樣有經營困難的問題,高雄市美濃區,專為農村發聲的「月光山」雜誌,雖然廣受居民歡迎,經營上卻頗為不易。

  (97.07.17)月光山雜誌社社長 鍾昆宏:「這20年來快樂成就很多,真的想起來沒什麼辛苦,最辛苦就是壓力要怎麼完成,不要讓它停刊、不要讓它延期。」

  台中市石岡區的「石岡人」,雖然有政府補助,卻因為屬於免費贈閱性質,往往入不敷出,多次面臨停刊,但這份原本為「災區通訊刊物」,後來轉型為社區報,備受居民肯定。

  (98.09.16)石岡人社區報召集人 陳碧雪:「做了2、30期之後,我們對石岡的人文、歷史,我們都做了一些田野調查,後來受到鄉親的好評,所以現在已經超過100期了。」

  除了「石岡人」,另外一份「山城週刊」則擴大報導東勢、石岡、和平和新社的在地事件,南投縣國姓鄉的「國姓報導」,一路走來10多年,持續報導當地文史采風,另外像苗栗、新竹、屏東及台東等客家地區都不乏地方性刊物,綜觀這些客家平面媒體,即使面臨財源窘困或人手不足等問題,連經營者都不知道還能撐多久,一心想為鄉親服務,以及想讓其他族群看見客家的那份堅毅的心,就是他們努力的動力。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