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31期 2011/04/15出刊/ 半月刊

 

 

傳承客文化 客庄小校課程用心設計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偏遠小校中,有不少學校位在客家庄,為了保存客語與文化,同時建立學校特色,這些小校用心保留客語,例如桃園中壢的中平國小,學校的圓樓與布馬舞,充分展現饒平客家的風采,而新竹竹東的陸豐國小,雖然全校師生不到70位,獎牌、獎狀、獎盃掛滿牆壁,顯示推動客語成績斐然,就連家長也都心動,跟著孩子一起上課。

  「今天我要介紹的是世界之窗,它原本是陳舊的樓,(後來)打造成世界之窗。」來到中壢市中平國小,一眼就可以看見圓柱形的圓樓,上面寫著世界之窗,希望孩子們走進客家看見世界,校方表示,這棟圓樓本因為老舊,被列為危樓,改建後反而成為學校特色,校方也訓練孩子們用客家話來介紹圓樓歷史。

  孩子們認真的排演布馬舞,這是源自廣東饒平特有的表演,透過布馬舞讓孩子們認識歷史,也認識在地的饒平客文化。

  中平國小學生 徐兆峰:「跳這個舞讓我認識到很多客家文化,我覺得很有趣。」

  中平國小訓導主任 傅珍紹:「我們把社區的東西,慢慢地帶到學校裡,讓學生隨時可以學習。」

  隨著鏡頭來到新竹竹東陸豐里,這裡的民眾90%都是客家人,陸豐國小雖然全校師生加起來不到70人,但牆上掛滿的獎狀以及桌上擺放的獎牌獎盃,說明了推動客語的優良成績。

  除了學生們努力學習外,就連家長也跟著孩子上課,目標是希望能一起通過客語認證考試。

  學生家長 巫穎琦:「我的小孩回到家裡會講客語,我就想說,小孩子在學校學,很好玩,我就跟他一起來這裡一起上課。」

  用竹子和竹筍,當裝置藝術的五寮國小,讓人一眼就看出當地特色,三峽區五寮里是北台灣最大的竹筍專業產區,也是北部客家兩次移民人口最多的地方,但當地大部分居民都被同化成了福佬客,為了傳承母語,五寮國小規定全校所有學生,無論是不是客家人都要一起學客語。

  五寮國小校長 黃清海:「其實不管是語言的學習基礎理論也好,或是文化傳承的使命也好,其實這個對於孩子來講都是有幫助的。」

  五寮國小客語老師 謝銘鴻:「因為這個學生少,變成像小班教學,反而學生能學到更多東西,我們有更多時間一對一教學。」

  「牛耕田要吃草,嘴巴套住,牠會辛勤做事,不要給牠吃草,這樣懂嗎?」

  校園中布置的傳統農具就是客語教學最好的教材,偏鄉小校結合在地資源,發展出學校特色,母語教學課程內容和人數較多的都會小學相比,更顯得豐富更生活化,讓小朋友的學習效果加乘,也更了解自己的家鄉文化。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