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卜慧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學者Friedman認為未來是以「城市」為外交單位,而非以「國家」為單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城市的競爭是一種地方治理的現象,政府不再是一種層級節制的統治形式,而轉換為共同治理,一同協力,因此政府扮演的角色需要重新思考,因為一個跨域整合資源的提供需要的是協調的能力,爰此,在未來公務所需具備的是傾聽與協調的能力。
於上午場的演講之中,提及北市與北縣之公務員每人所需服務的人數,北市一位公務員服務190位民眾,北縣一位公務員服務 908位民眾,因此造就北縣公務員申請調職之意願甚高,因而在流動率高的人事結構上,可視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的原因之一;另究財務結構上,也就是財政的稅收劃分也是升格為新北市的原因。共同治理總有其在現實上會面臨的困難之處,目前如是朝此一方向的話,尚在轉型階段,是需要時間的磨合,尤其是如何讓民間信任政府也是重要的關注點,理想需要堅持,但也需時間慢慢穩固。所謂創新式的治理模式是透過各組織(EX:NGO)間的合作,也就是共同治理,因此除了公務員在心態尚需要轉換,民間各組織也要有所意識,以達至共善。
協力、網絡、治理,是當前政府的趨勢,但治理之前提在於政府失靈,美國以「治理」為趨勢之因在於,公私劃分不清,民眾以為私人公司代表政府因而信任,最後在次級房貸之下,美國打噴嚏,全球皆感冒;傳統的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至新公共服務,像是一種趨勢的演變,且在政府失靈、出現問題時,我們以共治取代之,但我認為究北歐福利國來說並不是這樣的一種演變過程,因為這種福利國在我的認知上,應該早就已經是一種共同治理的現象了,相對而言的是大陸,以大陸來說,要有共治的情形是有點理想的形式,因此,「治理」趨勢應該是從不同國家的背景脈絡在探究的。
最後討論至台灣的現象,台灣是多元文化的社會,基本上也是一個具有包容力的社會,雖然現下有些爭吵,造成社會的不和諧,但如好好處理,如同探討客家事務之治理,可以是邁向族群和諧的一大步,在未來或許可以複製此一模式延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