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玉華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粵語的形成與發展
粵語,傳統上稱為“廣府話”。本地人稱之為“白話”,外地人習慣稱為“廣東話”。但是在這裡必須釐清的是:粵語不等於是廣東的方言,而是通行於廣東、廣西許多縣市、港澳以及海外華人社區的方言,相較於廣東的客話,屬於當地「強勢語言」。
現代漢語都是承襲著古代漢語而來,由方言間不斷分化演變而成,而粵語是具有悠久歷史發展的一種方言,在海內外影響也很大。
根據語言學者的研究,粵語應該是秦漢時期,隨著中原及其他地區漢族人民大規模移民南下,進入嶺南地區之後才形成,甚至廣為傳播;根據李新魁教授的說法,秦漢漢人大規模南下≠粵語產生自秦漢始,而是始於更早的「楚人南下」、統治嶺南地區,古楚語在嶺南傳播,對土著越族產生強烈影響,在語言的接觸、進至融合,楚語與南越語的融合,逐漸形成了粵語。姑且遑論是何時南下,可以很確定的是,「大規模移民」促成了粵語的產生。
★內部分片
分片
項目 |
粵府片 |
四邑片 |
香山片 |
莞寶片 |
高陽片 |
桂南片 |
代表方言 |
廣州話 |
台山話 |
石岐話 |
莞城話 |
(未形成) |
南寧話 |
分佈地區 |
廣東 |
廣東 |
廣東 |
廣東 |
廣東 |
廣西 |
聲母數 |
18 |
19 |
16 |
17 |
22 |
21 |
韻母數 |
85 |
43 |
83 |
50 |
55 |
53 |
聲調數 |
9 |
8 |
6 |
8 |
8 |
9 |
有無撮口y? |
有 |
無 |
有 |
有 |
有 |
有 |
註:1.表格整理自侯精一〈現代漢語方言概論〉粵語篇。
2.有別於其他漢語方言的聲調數,粵語可說是漢語方言中聲調最多的一個方言,
雖然在上述已經有分片,但是其實聲調未必各片方言點都是一樣的,所以在此加以說明。
粵海片有些方言點只有八個調:例如西江流域的肇慶、四會、新興、羅定等地和北江流域的清遠、英德、仁化等地。
高陽片的「陽江」和廣州話一樣有九調,但是其調類較特別,分別是:平去分陰陽、上聲不分陰陽、入聲四分(上陰入、下陰入、陰入、促陽平)。
莞寶片各有七調(寶安)、八調(東莞)。
桂南片部份有七調(和浦:平分陰陽、上去各一、入聲三個;鍾山);八調(橫縣、桂平、貴縣)十調為少數(博白、玉林:平上去各分陰陽,入聲陰陽各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