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30期 2011/04/01出刊/ 半月刊

 

 

蕭家古厝

【文/羅郁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與蕭家古厝附近的居民談論對蕭家古厝的認同與否,以及對於「客家」的想法。小時候跟著蕭家的小朋友在蕭家前院那一起玩遊戲打彈珠長大的鄭先生,訪談一開始即對蕭家古厝的建築和文化,持以贊同肯定的態度,不過他覺得可惜的是,蕭家古厝座落於村莊裡,遊覽車就不好停進來,所以外部的人不方便進來參觀,他建議可以跟其他的客家景物一起做搭配,如此更能帶動地方觀光,不然只有一個點是不足以刺激地方發展的,畢竟像蕭家這樣保存很好的建築,是難得一見的文化資產。

  鄭先生也會主動帶朋友來參觀,他建議解說員可以再更好,講解內容不可太簡單,才會讓買票的遊客覺得有價值,如果文化和建築的意義沒有詳細說明,大家會連初步的概念都得不到。鄭先生提到蕭家有些小孩很成材,不過這是普遍客家家庭常有的現象,因為客家父母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也會告誡孩子要透過「讀書、耕田」來養活自己,所以客家人很喜歡買地,優秀的客家子弟處處可見,可惜的是,表現好的孩子常外流到其他縣市,像鄭先生大伯的小孩,個個都是博士,但卻沒有任何一個願意回來家鄉貢獻所學,令他深感錯愕,鄭先生認為客家人不適合朝商業發展,因為節儉的性格,不過現在大家都到外面,接受其他文化影響下,仍還是有商業表現。客家年輕子弟面對「外面世界」的文化衝擊,客家文化也跟著流失,不過忙碌的年輕人將孩子交給父母照顧,隔代教養是提供客家語言傳承的重要生機。

  鄭先生的兩個兒子提到,他們這個年齡層對蕭家的人已經認識不多了,但身為本地人,對於這小時候眼中「鬼屋」的保存完整,仍是與有榮焉的,也會介紹給朋友來參觀。上述的簡短訪談,卻帶給我很棒的收穫,因為我一開始訪談時,下意識問了鄭先生:「請問您是不是客家人?」,結果鄭先生反問我:「妳對客家人的定義是什麼?」,會說客家話?父母親有一方是客家人?住在客家鄉鎮?自己覺得是就是?當下讓我重新省思「客家人」這三個字。另外,自己也跟著感慨學有所成的年輕人外流到大都市發展的現象,期許自己能別忘了自己的「根」,並為自己身上快式微的文化做些什麼。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