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30期 2011/04/01出刊/ 半月刊

 

 

客家菁英 專訪-徐明珠老師

【文、圖/謝晨馨、蔡宜娟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甜美親切 專訪徐明珠老師
   徐明珠老師,甜美的聲音和親切感是我們對她的第一印象。徐明珠老師是一位全方位能力的客家菁英,不論在廣播、電視、劇團等方面,都有很優秀的貢獻與成就。老師現在主要擔任寶島客家電台節目主持人,還有參與許多與客家相關的活動以及客家電視台節目的評審等。明珠老師的兒女在客家音樂方面也有很優秀的表現,應該是遺傳自媽媽美妙的聲音與歌喉吧!

客家廣播世界
   進入廣播界後,開始了解寶島客家廣播電台的經營是由客家鄉親大力贊助經費才得以維持運作,是第一個用客語發聲的電台。從一九八八年還我母語運動開始,經過一連串的爭取和陳情才有今天的合法的客家廣播電台的存在,這是大家努力爭取而來的,對於客家人終於能夠有屬於自己的電台來發聲,明珠老師也感到欣慰。明珠老師因為歌唱的機緣,從唱片行的介紹進而開始接觸客家廣播。某次因緣際會下,龍閣唱片傳播公司想要跟寶島客家電台做一個合作,剛好明珠老師曾經擔任過銷售產品的經驗,而開始在電台銷售產品,成績不錯因而累積了不少聽眾。接著也開始接手寶島客家電台的節目。

唱唱跳跳 客家童謠
   在主持廣播節目的當時,其實徐明珠老師已經在教小朋友唱客家歌曲。當初在接觸客家歌曲的時候,才發現客語流失的嚴重性,發現年輕人和小朋友都不會說客家話。有感於此,她認為語言的傳承,最初就是在小朋友身上。因此告訴自己要把所學的客家歌謠的歌唱方式與技巧致力於教學上。在這之前她也有教過音樂的經驗;一方面她相當喜歡小朋友,曾經擔任過學校義工媽媽,教小朋友唱客家童謠,明珠老師親自編律動,搭配童謠,小朋友樂於學習,客家話自然也就會了。後來明珠老師還開了一個教學班,成為客家童謠教學的創舉人。帶著小朋友去比賽,鼓勵小朋友上台表現自己,爭取到許多獎項。明珠老師從自身對客家歌曲的興趣而推動客家山歌的教學,從中啟發小朋友和客家歌手對客家音樂以及客家文化的認識和從新認同客家。

  這樣的機緣下,明珠老師開始帶著小朋友上自己的廣播節目,用客家話玩遊戲,像是大風吹遊戲,小朋友都很開心上老師的節目,她利用遊戲過程啟發了小朋友,奠定自身客家音樂教學的基礎。明珠老師不但有教學經驗也有客語認證證照,進而開始擔任講師,她是第一位使用客語結合歌曲教學的老師,運用節拍跟節奏,這樣的創舉,使客家的教學成功的邁進一步。

客家音樂無國界 邁向國際
   多年來徐明珠老師從客家寶島廣播電台的主持人變為客家文化人的身分,她認為在這的過程中,學習到相當寶貴的經驗也讓自己成長不少。明珠老師表示,我除了認同客家之外,我相當肯定客家。我覺得客家有其它的前瞻性,我認為台灣的客家相關文化或產業及政策的品質有提升的趨勢,例如客委會所推動的築夢計畫,讓很多客家年輕人出去外面實現自己的夢想,訪視移民到國外的客家人,讓台灣的客家與世界接軌。

台灣的客家音樂—客家流行歌的創作,相較於其它國家來比,台灣的客家流行音樂是相當具有創新力的,其他國家大多都是翻唱居多,依照現有的音樂歌曲來換上客家話填詞,有創新較少,即使有也是同四五零年代的傳統客家音樂雷同。另一方面大陸的市場相當的大,像今年明珠老師帶團到福州廣州去表演,了解到大陸近年來也在舉辦客家山歌等活動,大陸了解到台灣有創新的客家流行音樂,感到相當好奇也感興趣,有時會邀請台灣的歌手到大陸去表演,讓台灣的客家歌手有更多的表演舞台和空間,有此可以顯見台灣的客家音樂的市場是相當大的,是值得開發的。

另一方面,明珠老師認為當今年輕客家歌手的表演舞台的機會和空間不夠多,無法維持他們繼續創作的動力和經濟來源,這方面明珠老師相當有感觸,因為老師除了有教導小朋友唱山歌之外,也培訓年輕人唱山歌,長年下來她感受到客委會對於這塊領域沒有特別去重視與栽培這些有心於客家音樂的年輕客家子弟,希望政府能多給予重視,讓他們能繼續創作客家音樂,在經濟資源和表演空間上給予多點幫忙與資助。

為了讓客家音樂給予更多的人認識,多年來明珠老師自己不遺餘力的付出,除了擔任客家電視台客家音樂節目的評分老師,也有帶領火焰蟲劇團,從中奠定教唱、戲劇、打竹板、唱跳的功夫,明珠老師盡力去傳承給這些小朋友,希望藉由從小的栽培紮根,培育客家音樂的幼苗讓它在營養的泥土中成長,直到幼苗變成綠葉到開花,客家音樂所綻放的美麗能讓更多人去了解當今客家音樂的豐富性和多元性,徐明珠老師長年來對於客家音樂和栽培新人的努力與付出,這種熱愛客家的精神,值得我們一同來學習與努力。

 

攝影時間:2011/03/21
筆者與徐明珠老師合照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