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電視台╱記者羅安達/桃園報導】
為讓客家文化在學術研究上,能夠納入更多的新方向,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在1月中旬時,開始推動「客家希望工程」計畫,希望透過不同族群的年輕學員,參與研究與分享,為客家發展找出新契機,在12日舉行的結業式,與成果評比中,有學員以客家產業經濟為主軸,獲得評審青睞,奪得了研究成果首獎。
知道獲得首獎,綵禪與研究同學相當開心,尤其是她這近2個月來,都是從屏東搭車北上來上課,這次她們以產業經濟作為主軸,希望為台灣客家庄推廣旅遊經濟。客家希望工程學員 徐綵禪:「觀光就是我們這邊的資源,你看到外國人來到台灣,會買什麼,就是會帶一些觀光紀念品回去,像原住民他們就有自己的東西,可以帶回去,但是我們客家人也有,所以這觀光資源,可以發展的是很多的、很大的。」客家希望工程評審 蔡清彥:「這個計畫,全台灣各地方的客家人,也有福佬人,也有外省人來參加,希望大家一起了解客家文化,回去以後,繼續跟這邊(客家學院)連結。」
央大客家學院表示,這項計畫授課方式,是一套很有彈性的實用討論流程,課程以帶動同步對話,分享共同知識,讓客家年輕人以較新觀念,來找到客家未來發展新方向。
課家希望工程召集人 江明修教授:「但是我覺得這些學生、學員,對於這個獎學金是做一個鼓勵,但是他們不是很看重,他們看重的是大家團結起來,聯合起來發揮自己的想法,一起來做,一些為客家、為台灣,為世界做一些事情,全都很開心,所以這錢不是重點,重點是說,大家一起合起來做點事情。」
這次的研究面向,除了產業經濟面,還有公共行政以及媒體文化討論,這三組的研究成果,央大也會提供給桃園縣客務局,做為推動客家事務的參考,校方也表示「希望工程」結業後,才是傳承客家的真正開端,因為這些學員回到各領域之後,將成為傳承客家文化的種子,共同為推動客家文化發展與保存,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