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29期 2011/03/15出刊/ 半月刊

 

 

流行音樂領域 客語歌曲起步較慢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客家100音樂篇系列報導-音符躍動樂客家,今天要帶大家來看客家流行音樂的發展,過去只要提到流行歌曲,大家想到的就是華語歌曲或是河洛語歌曲,很少人會注意到客家流行歌曲,甚至認為客家只有傳統山歌。客家流行歌曲的發展,確實要比華語以及河洛語慢,直到客家歌手吳盛智在1981年發行「無緣」專輯,創造出有別於山歌的曲風,才漸漸走出一條路。而接續吳盛智之後的歌手,像是謝宇威 劉劭希,林生祥 曾雅君等,就像是接力賽似的,創作一首又一首獨特的,客家流行音樂,展現客家歌曲的多元風貌,在流行樂壇漸漸的嶄露頭角。

  1992年客籍音樂人黃連煜和陳昇合組新寶島康樂隊,推出河洛語和客語創作專輯,引起廣大迴響,成功地把客家帶入主流市場。

  客家歌手 黃連煜:「我那時跑校園跑了很多,也就是說,雖然這歌,他們聽不懂,不過他們會喜歡我們的客家歌。為什麼?因為音樂可以打動人,我開始寫客家歌是因為吳盛智的關係,就是因為聽到吳盛智「無緣」這首歌,我就想說,啊!客家歌竟然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寫。」

  和黃連煜一樣,受吳盛智影響,開始創作客家歌的,還有顏志文、謝宇威等歌手,人稱客家流行樂之父的吳盛智,30年前就開始投入客家音樂創作,1981年發表的首張客語專輯「無緣」,精湛的吉他演奏加上獨特的嗓音,在電視節目中演唱後,便在許多人心中激起火花。

  客家歌手 謝宇威:「在吳盛智先生之前,客家的音樂大部分還是傳統山歌,那吳盛智先生他的專輯裡面,他用搖滾唱腔結合山歌唱腔重新詮釋客家歌,讓客家歌開拓一個,我覺得他的作品是一個,客家流行音樂裡面,石破天驚的作品。」

  吳盛智兒子 吳世康:「他做音樂真的是很投入,像我記得說,我們小時候在家裡面,他都會關在房間裡,然後有時候進去看到他,都是坐在桌子前面,戴著一個耳機聽著卡帶,然後開始一直寫譜寫譜。」

  講到客家流行樂的發展,另一位極有貢獻的就是涂敏恆。朗朗上口的「我是中國人」,是吳盛智和涂敏恆合作的第一首歌。好聽易學是涂敏恆音樂創作的特色,旋律簡單歌詞好記的「客家本色」更有人稱為客家國歌。

  客家歌手 林展逸:「沒有想到,那首歌(客家本色)一出來,到現在海外全世界所有的,有客家人的地方,大家都知道這首歌。」

  文史工作者 楊國鑫:「到今天為止做客家歌曲,數量來講他是最多的,有某種比例能夠被傳唱,這就是他成功的地方。」

  1990年代起,客家新音樂運動真正展開,客家音樂人才輩出,客家流行歌緊跟時代腳步,具備曲風多元、創新元素,要扭轉一般對客家歌傳統、過時的印象,但還是徒勞無功,客家歌手音樂這條路走得很辛苦。

  客家歌手 曾雅君:「歌曲本身就有一種感染的能力,我覺得聽音樂最重要的,還是感受那音樂,語言不是那麼重要,不過我覺得這還是一個需要去改進去克服的地方,我覺得這是客家音樂圈需要去克服的問題。」

  對非客家族群來說,客語歌等於是外文歌曲,在現今音樂環境下,客家音樂如何吸引更多國內外支持者,語言隔閡不是問題,歌曲風格是否獨特、貼近生活、感染力豐沛與否才是關鍵。

  客家歌手 林生祥:「找到自己的風格,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時候我用客語創作的時候,我就覺得我有自己的風格了,像我每一個的創作裡面,都有一個主題,用這個主題去圍繞,去建構一個概念專輯。」

  客家歌手 黃連煜:「客家歌你做得太深,人家聽不懂,所以我的客家歌就變得是比較生活化的東西,比較能夠跟一般人可以溝通。」

  而在網路發達,盜版猖獗的這個時代,台灣唱片市場不斷萎縮,音樂進入微利時代,用母語寫歌的客家音樂人,要比別人更有熱情與堅持。客家流行音樂的深度與厚度邁向新世紀,展現出跨越時代以及豐富多元的特質,也為傳承客家音樂開啟了新的方向。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