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伊珊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近日不論電視與電影,都有全國客家日─「天穿日」的廣告,簡明印象的卡通剪影加上稚嫩配音,三十秒的時間,將客家人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呈現給普羅大眾,也明白客委會對宣揚傳統客家節日的用心與創意。
然而隨著春節的到來與結束,在台灣可以感受到中國春節的熱鬧與特色。正月來臨代表農曆新年,別於歐美聖誕節日,中國人祈福謝天的儀式不斷,部分帶有先民習俗色彩,但大部分皆以祭神,或農業慶祝活動為大宗。地域性的差異,豐富春節特色,更說明節日代表一族群的精神。
「天穿日」是客家人特有的節日。舊時相傳水神與火神相爭,將天撞出一個大洞,女媧為免去人間災苦,於是煉石補天,人們感念女媧的幫助,這就是「天穿日」的由來。農業時代,客家族群非常重視「天穿日」,這天客家人不工作,並唱山歌自娛;此外,客家人也會將保留一塊年節時做的甜粄,煎過後在「天穿日」時上香祀拜,煎炸過的甜粄黏稠Q軟,有助女媧補天之意;也會把甜粄揉成小圓球狀,油炸後稱為「油堆子」或「油槌子」,插上針線拿來祭拜,稱做「補天穿」。更有不少廟宇選在這時候「開印」、「開扉」,部分客家鄉鎮還會舉辦山歌比賽,每到「天穿日」,各地客家庄熱鬧非凡,呈現歡樂慶祝的氣氛。
隨著現代傳媒的發達,節日並不依循古習俗發展,反是利用資訊轉型,只要上網鍵入「天穿日」搜尋,會發現不少台灣鄉鎮,尤以客家族群居多的地區,皆有相關活動。相較於早期慶典形式,「天穿日」漸漸走向大眾行銷的方式,亦結合農產品促銷及發展當地文化。
任何節日皆極具深層意涵。「天穿日」雖為感念上天,但整日休養生息,頗有現代節能減碳日的意義。以農業時代而言,目的是讓大地回春,恢復原有地力,並儲蓄家中人丁體力,為開春播種預備,所準備的甜粄也是能輕鬆料理的點心。於工商業發達的今日,可行性雖不高,但若能停下繁忙的腳步,待在家中休息,感念整年辛勞。藉由這樣的機會稍加喘息,且不使用任何石化產品,徹徹底底讓周遭一切事物好好休息,或許這樣的「天穿日」,比起這幾年全球響應的熄燈一小時的活動更具有現代節慶的特色吧!
參考網站: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94091&ctNode=2159&mp=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