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晨馨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半年前,抱著一顆期待又緊張的心情,進入了中央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當初對客家只有淺薄的了解。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後,發現「客家」是個非常有趣的議題。探討客家研究時,必須以不同觀點、不同時期、環境與族群互動的過程來說明。若要解析台灣客家體系將會牽涉到民主化、在地化的過程,也使得台灣客家一直在找尋主體性,證明屬於台灣的客家。因此,目前已有許多客家研究議題、客家社團、客家活動的興起。這次「客家希望工程」的成立,我想對客家貢獻,絕對是有幫助的。
剛成為研究生不久的我,在這次「客家希望工程」中,看見與自己當初對客家所懷抱熱誠的學員,來參與這次活動感到非常驚訝和開心。驚訝的原因是,原來對客家熱愛的年輕人其實還有很多。第一天自我介紹的過程中,我看見大家都滿懷熱血述說著來此參加的原因,大多數的人都想更了解客家,同學之間幾乎對客家話非常熟悉;其次,感到開心的是,因為自己身為客家族群且正朝著客家研究學習,未來客家若有更多人投入客家研究,多少都能為客家提出貢獻,互相切磋為客家盡一份心力。
媒體文化一直是我喜歡的一項學門。大學也選擇就相關科系就讀。這次選擇媒體文化組,看到大家來自不同領域,用著不同觀點來解讀客家媒體,不論在經驗、知識、意見交流,都讓我得到不少啟發。而這次課程討論方式是以世界咖啡館模式進行,目的是要達到每位成員都要發表自己的意見,激發腦力。我覺得這樣的方式挺不錯的,除了要上課認真聽講外,也要對自己的組別議題進行發想,只不過也許受到時間的限制、團體的組織尚未進入狀況等因素,導致有些同學來不急發言,我想經過幾次的討論,團隊默契與團隊精神會進步的。我對我們媒體文化組有信心,希望從「客家希望工程」課程中,吸收不同學者與職場工作者的經驗,獲取更多客家知識與看法。還有,十萬元的獎金還正在等著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