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28期 2011/03/01出刊/ 半月刊

 

 

楊進煥專訪

【文/吳宛樺、黃靖芳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一生)】

 

楊進煥個人簡介:

  五月雪工作坊楊進煥,是道地新竹峨眉的客家人,對於客家文化傳承有股使命感,五月雪以精緻手工,使傳統客家服飾與時尚接軌,改良式客家衫打破一般對傳統顆刻板印象,讓客家服飾也能登上國際舞台。

  十七歲學裁縫,具有三十餘年製衣經驗的楊進煥,是竹東的客家人,昔日是成衣的代工商,三、四年前到客委會文化園區和台北市藝文中心上課,接觸到客家藍衫的相關知識。「大家都說只有美濃才有藍衫,我們老家還保存曾祖母以前穿的舊衣服,也是大襟衫呀 ﹗」為了證實也為了傳承客家文化,於是開始藍衫與唐衫的製作。
   將客家服飾跳脫傳統,走出侷限,使客家服飾與時尚結合,並廣泛被所有年齡層接受,所以可以說是一位在客家服飾創新上的精英,他也於2006年開始到各地去參展並於2009年參加客家商品國際展;將客家服飾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問:對於客家服飾從過去到現在的發展及談談您對客家服飾創新的看法、影響層面?

答:我認為傳統的客家服飾已經是夕陽產業,幾乎都沒有人要接這樣的工作,最近政府也有交給屏科大一個「交紅方案」,可是目前沒有人來報名。一方面學生在課業上已經很繁忙了,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做那塊的工作。另一方面當時我在學做服飾時,區分沒有很明顯,除了內衣褲不用學外,剩下都要學;現在卻是西裝歸西裝、褲子歸褲子…分的很細,所以現在的學徒學不到什麼技術。然後在2002行政院客委會大力推廣桐花祭,讓客家抬頭。我想既然已經舉辦桐花祭,那麼服飾也是我們的文化之一,我就想客家的服飾也可以發揚的時尚一點。正好於2005年的時候,行政院客委會邀請我們去設計服裝走秀,我就參與這個活動。這一場走秀,當時給我們的設計是天馬行空,讓你改變傳統的思維,他有一個主題,提供三種桐花布,透過這三種桐花布將客家的意象融入在服飾裡面,但是衣服的設計是讓你改變思維,其實這樣的衣服只能在舞台效果上可以,穿出來是不行的。我目前覺得客委會透過走秀的方式不僅宣傳客家服飾,也可以讓傳統服飾透過改良的方式達到時尚的效果,促使更多人去接受它。因此目前對於創新客家服飾來說有達到一定的成效,不過成效要達到自己的目標總是比較困難,因為人會有野心。但是已經有達到推廣的效果,那至於效果有沒有很好可能就還沒有,畢竟客家領域窄、人也少,代表性也好像沒有很明顯,因為閩客款式都很像。只差閩南豪華、客家樸素。所以若要用此塊去推客家效果會不大。

問:對於客家服飾的作法,是傳統偏多還是創新偏多;另外您對於在服飾中用客家花布的想法,客家花布的意象是否可以代表客家?

答:衣服款式有保留傳統又加上創意,並非完全傳統!客家服有三要素:立領、盤釦或布釦、鞋襟或對襟,這三要素我都還會留著,但是衣服讓妳看起來不傳統;而且選布料的話也會選比較好的料質,非傳統的麻材質。在花色上基本還是以單色為主,並不以花布為主,只有在製作走秀的衣服須要將花布融入裡面,我才會使用,不然我不會用花布。我只會將花布用來做點綴、搭配而已,如果花俏質感就跑掉了,不顯得高雅;夏天的顏色會較亮,冬天較深。我認為花布不能代表客家,閩客都一樣有花布,是從日本傳進來,只是客家西洋文化比較慢,傳統用的比較久和復古比較容易銜接到;只是閩南接觸早,跟傳統脫離的比較遠而已。若是桐花布的話還可以說他是客家。但是一般時尚的衣服,我是不行融入這些花布,為了某種活動或情形下要穿的,在衣服上融入花布我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說一個餐廳要展現客家意象。

問:對於創新客家服飾的推廣和期待?

答:我認為政府要大力的幫忙,才能真正達到推廣的力量。其實,現在行政院客委會是很大力的推廣,包括行銷、製作等各方面的課程,客委會都是很認真的在執行。在製作方面,客委會也委託紡拓會來作培訓,請專業老師來教我們,衣服要怎樣改變才會時尚;而且當您做的產品被客委會選為優質產品,客委會也會免費的為您的產品做包裝。其實現在政府對我們的幫助已經很多;但是就是說在行銷和品牌,這方面會更重要一點,尤其是品牌更是重要。對於客家服飾來說,網路只能當作廣告,不能當作行銷。因為要量尺寸,仍以客製化來作,我行銷都是靠口碑的雖然如此靠口碑的都很好做,甚至於會變成朋友。那我當然也希望客家的服飾能讓人接受,現在已經有人買一些特定的服飾拿去國外送給人,甚至於這一次的海外客家大會,就可以讓我們客家的服飾達到曝光率,甚至於我們客家的包包、服飾也有到國外去展覽過。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輯助理 / 黃曉君
◆ 編 輯 群/ 古佳惠、呂欣芸、李孟娟、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彭賢明、賴亞華、鍾皓如(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