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27期 2011/02/15出刊/ 半月刊

 

 

地方活動成標案 鄉親擔心形式化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為了讓客家庄的節慶活動更加熱鬧,今年行政院客委會共編列5200萬元預算,補助全台21項客家慶典,連續3年在美濃區擴大舉辦的「迎聖蹟字紙祭」,也辦得熱熱鬧鬧,不過有鄉親覺得,受到中央重視固然好,但有了龐大經費挹注,在地文化活動就常常成了標案,承辦廠商與居民的連結若不夠,恐怕很難掌握活動的精髓所在。

  資料畫面100.01.22客委會副主委 劉東隆:「12大節慶我們把(迎聖蹟)擺做第1位,因為在正月天公生那一天舉辦非常有意義,所以今年行政院客委會和過去一樣,保持這樣的祭祀活動,希望今年辦得更加盛大。」

  為了讓100年的客庄12大節慶開幕式更加盛大,迎聖蹟字紙祭的活動,得標廠商特別安排美濃國小的學生,一起和扛著字紙簍的婦女在市區街道上收字紙。

  美濃國小 學生:「(你知道你們今天要做什麼嗎?)不知道,走去敬字亭,(為什麼走去敬字亭?)要燒紙,(為什麼要燒紙?)要惜紙,(平常有做嗎?)還好啦!」

  對於大部分被動員的學生來說,迎聖蹟字紙祭似乎只是學校指派的寒假作業,而住在街上兩旁的居民,也因為沒有進行活動前的宣傳,讓民眾少了參與動機。

  美濃居民 邱國源:「公關公司是得標案子的人,照道理來講,公關公司要和居民講解說明,希望居民來參加,結果不是,它透過鎮公所行政的力量,將鎮公所的人員來參與,這完全不合乎活動的本質。」

  文史工作者 謝宜文:「傳統祭典補助你10萬、20萬,那美濃很多的傳統祭典,就很好了,5萬、10萬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助益,但是對迎聖蹟字紙祭來講,你5萬、10萬沒什麼東西,是一個小小的東西,你花個250萬,事實上在祭典方面用的不多,其實大部分都消耗在一些宣傳。」

  辦活動需要人潮,而辦傳統文化活動更需要在地居民參與,如果只依靠得標廠商,安排表演活動來撐場,美濃的居民擔心傳統迎聖蹟字紙蹟所傳達的尊敬文字精神,將會在每場表演活動結束後,消失不見。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理事 溫仲良:「承辦單位本身是不是有能力辦這種活動,以及活動內容在設計上是不是有教育性,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應要有更進一步的監督,目前來說,客委會往往是把錢撥下來後,就由地方政府或是鄉鎮公所進行處理招標,但是後續的辦理,對內容部分就沒有辦法去捉、去掌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為了讓客庄12大節慶活動的能見度提高,今年一共編列5200萬的預算,補助各縣市辦理相關活動,但是由在地生成的傳統文化在經過這麼龐大的經費挹注後,是否還能在得標廠商安排的熱鬧活動中,保住文化本身的自發性呢?值得深思。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 (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古佳惠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李孟娟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