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在以前客家庄廟會典禮婚喪喜慶,總是少不了八音演出,但隨著時代改變,客家八音漸漸沒落,老師傅漸漸凋零,現在他們正竭盡所能的,要把這個傳統延續下去。
八音老師傅范姜新熹,教過的學生有300人以上,目前桃園縣約有90%以上的八音樂手,都是他的子弟兵,雖然快80歲了,還是繼續教授八音,就是希望這個,最富有客家色彩的純音樂藝術傳承下去。
客家八音老師傅范姜新熹,從小跟在父親身旁學八音,不管吹、拉、唱、打樣樣精通,還沒20歲便開始教授八音,至今累積50多年的教學經驗,目前桃園縣,約有90%以上的八音樂手,是范姜新熹的子弟兵,教過的學生至少有300人以上。
八音老師傅 范姜新熹:「這是祖傳的,好幾代人了,我16歲就會吹八音了,20歲開始教人,20歲那時候曾經放掉一陣子,40多歲又開始教,到現在教很多人了。」
范姜新熹學生:「如果你會換氣,就沒辦法吹(嗩吶)很久,所以剛開始學是最難的,老師會拿一盆水,叫你用吸管去吹,要一直吹,到泡泡不會停下來為止。」
范姜新熹老師傅表示,據說在周朝時代魯國就設有八音,主要以做喜事場為主,如生日廟會慶典等,到光復後才開始做喪事場,3、40年前生意好的時候,1個月可接到20幾場,但隨著時代改變,八音漸漸沒落,也越來越少人要學這項技術了。
八音老師傅 范姜新熹:「現在就比較少人請了,(八音團)大家都沒有出門,很少出門,以前有很多活動,現在都是喪事去殯儀館比較多,不然沒有在打八音,很少了,以前很熱鬧。」
78歲的范姜新熹受限於體力,現在算是半退休了,偶爾幫忙吹奏外,一禮拜有3晚,在社區大學開課,他說只要有學生肯學,他必定竭盡所能教授絕不保留,就希望學生能在各地,開枝散葉教八音。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