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200多年前新竹縣新豐鄉的紅毛港,是許多廣東福建地區的客家人遷徙到台灣的登陸點,不過現在當地許多老夥房早已毀壞,為了保存現有的夥房聚落及串聯各村的客庄參觀動線,新豐鄉公所目前規畫要以分年分期的方式,推動客家文化聚落的營造,希望重新展現新豐的客家生活風情。
紅磚砌成的老夥房,上面砌著「寶樹堂」,這是新豐鄉謝姓家族的祠堂,謝姓家族表示,大約是民國20幾年,他們家族在新豐鄉定居,並蓋了這座一堂二橫及左右二槓橫屋的夥房,但經年累月下來,紅磚夥房早已開始頹圮,只是對於世代務農的謝家人而言,夥房維修經費不是他們所能夠負擔的能力範圍,因此家族希望能政府協助修繕。
新豐鄉青埔村民 陳雲宏:「以前是茅草房屋,才改建保存到現在,大約有60多年了,現在有一些損壞希望政府能好好的整修及保存。」
新豐鄉公所表示,新豐鄉共17個村落,除了靠海3個河洛村之外,其他14個村落都是客家庄,不過許多夥房因早年維護不易,已經毀壞或被後人改建,現在保存完整的老夥房,在新豐鄉已不多見,為了謝家及其他夥房的保存問題,鄉公所以客家聚落環境更新計畫向客委會爭取經費整修。
新豐鄉鄉長 徐茂淦:「客家夥房屋對新豐鄉來講,保存很完整已經不多了,所以我們現在,要申請一個更新計畫,將客家夥房屋好好保存,讓到客家庄的遊客有一個去處(參觀)。」
鄉公所表示,更新計畫除了整修夥房之外,對於早期客家先民登陸的紅毛港,還有當地重要信仰,中崙村的三元宮,希望能一併規畫,並將這些景點串聯成參觀動線,營造出新豐鄉深度客庄知性之遊。
新豐鄉長 徐茂淦:「來台就在姜屋(紅毛港)落腳,有個姜家的聚落,而且我們還有一個,全東南亞最大的一個三元宮,如果我們這幾個聚落和夥房屋,能夠串聯起來,愛好騎腳踏車的人,讓他們欣賞我們新豐之美。」
鄉公所表示,新豐鄉就業機會不多,因此大部分年輕人都到外地謀生,如果更新計畫,能帶動吸引觀光人潮,除了將年輕族群,留在鄉內發展之外,未來將繼續透過田野調查,推動社區居民共同參與,也期盼這樣的客家文化營造,能為傳統的新豐鄉注入更多的年輕活力。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