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振員(國立中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桃、竹、苗地區或台中的石岡、東勢一帶的客家民宅,統以「伙房」稱之,如果是六堆一帶的客家人則稱之為「夥房」。夥房是指同家族居住的合院,是眾多人同夥住一起的居所;而伙房指的是同家族的人共灶起火做事,同在一處居所的大合院。所以嚴格說起來,「伙房」或「夥房」是沒有很大的區別的,只是各地的習慣用法而已。客家族群的生活習慣能夠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共灶吃大鍋飯,可以說是天賜福德。縱使樹大分枝,分到五房、七房的,也都離伙房不遠。
客家的伙房(夥房)以賴屋為例,是屬於二進的廳。第一進為門廳,第二進為正向的堂屋稱為「正堂」,又稱「公廳」,習慣稱「廳下」。廳下奉祀神明、歷代祖先牌位。廳下左右兩側的正身間,是輩分較高的年長者使用的房間;左右兩側的條列縱向「橫屋」不分大小是一般房間,在正堂與橫屋轉接的「廊間」是吃飯間;廊間旁有穀倉;廊間再進去分屬一、二間閒置的「閒間」平時當儲藏室,有親朋來訪住宿時則充當臨時的客房;正堂前後各有一座水井和空地,堂前空地稱「天時坪」,農忙時當曬穀場,平時晾曬衣物和遊戲場所,夏至夜晚也常是族人乘涼聊天的處所;堂後空地稱「禾埕」也是曬穀場,農暇時當家禽的活動場。禾埕後側有牛欄,牛欄旁和橫屋後背也有豬欄、雞栖、便所和農具儲放室。
伙房的整體外觀,正堂屋頂正脊有捲翹的「翹棟」,兩側尾端作出尖翹的「翹額」;公廳入口上方有框隔作姓氐堂號的匾額,堂號兩側有彩繪的對聯;入口兩側有門柱,柱子頂端是作成筆柱頭狀的文筆柱,寓意文風;大廳迎面牆上,左有「龍飛」右有「鳳舞」的彩繪作裝飾,襯托美感;屋前有半月池,族人稱為「灣埤」,用以灌溉和飼養家禽。
賴屋的伙房,雖說不上是古色古香,但也有它在建築上的特色,在今天現代建築取代下,要保留這樣的原始建築風貌,實屬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