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伊珊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一學期的音韻課,除訓練基本功外,更為重要的是對音韻的敏感度,而這亦是研究客話必須具備的能力。有機會拜讀許多位老師的論文,增廣了我的見聞。稍微介紹其中一篇,關於廣東省龍川縣的客家話──語音的內部差異。
文本開頭點出:龍川雖被明確地定義為純客住縣,且劃為「粵中片」的客家方言,卻未受足夠的重視,亦無正式發表的專門研究的文章。[1]筆者將其原因分作三點:1.單點調查少 2.研究材料不多 3.缺乏比較研究。
俗語說:「龍川多聲氣。」據瞭解,龍川縣內存在多種口音。龍川居民自身普遍認為縣內「十里不同音」,尤其是上半縣(北部)和下半縣(南部),口音差別較大,有些鎮之間的互懂度低。[2]
作者特重上坪(北部)和佗城(南部)兩鎮,並簡要調查老隆、通衢、鶴市、四都、車田、鐵場、龍母、岩鎮、麻布崗、細坳十鎮的語音,尚有超過一半的鄉鎮未調查,但從聲母、韻母及聲調,三方面而言,可將龍川方言大致分為「北片」、「南片」。
於文末,作者強調劃分依據,可能受鄰近地區影響居多,不過仍要考量內部系統,須開展更全面、深入的調查,發掘足夠的方言材料。在此基礎上進行比較、權衡,以得出客觀的結論,畢竟不同方言間的語音、詞彙特徵的重合、交叉本為常見現象 。[3]
[1] 《客語音韻講義‧龍川客家話語音的內部差異》侯小英/廣東嘉應學院中文系
[2] 同上。
[3] 同上。